三月 2005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教皇是否如是想?

2

聲音與健康(67)

手與心連

3

演講偶拾(21)

讀思寫講

4

情義豈獨人間有

5

笑的藝術

6

7

童聲最美

8

運動出光采

9

音樂感與感情

10

是日也(謝謝「咳吐」)

11

歷史自有解釋

12

孤而不寡

13

14

董建華的笑

15

演講偶拾(22)事不過三

16

名實相符

17

北耆之妙用

18

人心浮動

19

聲音與健康(68) 舒緩呼吸迫促

20

21

懷念用水草的日子

22

隔代溝通

23

學藝與慎始

24

有藝術沒有土壤

25

26

27

28

29

冷漠(之一)

30

冷漠(之二)

31

選歌學問(之一)

 

 

2001年: 十一月 十二月
2002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03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04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005年: 一月 二月

3月1日 教皇是否如是想?

教皇若望保祿二世病染消息,一直為世人關注的重大新聞,教皇插喉呼吸的鏡頭,相信全世界的天主教信眾都為這位垂垂老矣和不良於行的教宗憂慮難過。

這幾年間,有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批評教皇保祿二世眷戀皇權,看他身體衰退得連頭都不能抬起,還不讓位,真可憐可悲。

我不是天主教徒,亦不明白教皇的心態和他的處境。如果教皇不讓位是他個人的意旨,我相信教皇並非是為了位高權重而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四出與信徒接觸,更以抱病之身繼續死守權柄,因為病最是折磨人心,一個面對老弱病苦的人,怎會提得起勁和有心情角逐名利,只有心中那份宗教虔誠,只有對上帝抱著完全奉獻之心,才可以產生超越重重痛苦的意志力,教宗保祿二世也可能秉承上帝給予之神聖職權;而履行至最後一口氣,換言之;是把自己生命交付予上帝和祂的人民。當然這些都是我一己之見與猜想。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2日 聲音與健康(六十七)

手與心連

雙足要來走路,人們對護理兩腳都知道一些保健辦法和對它小心保護。相比之下,人體的雙手的保健意義,都有點被忽略了。

其實雙手與雙腳在貫通經脈是同等重要的,以十隻手指為例,遇上作悶或呼吸不順暢,用一大片生薑在每隻手指及掌心掌背用中度力磨擦,由於薑有驅風活血的作用,而雙手的經絡與臟腑互相有關連,經過一輪生薑磨擦,人會頓覺悶氣減少。

平日花點時間做伸手抬手擺手及按摩運動,對於心肺功能大有強健效益。

手與心的關係原來很密切,如果我們的手腕手臂繃緊,這檥會令心臟血管流通受阻。

一位很有經驗的中醫及按摩推拿師對我說,用按摩推拿去病,光從身體及患處著眼,所謂醫病不醫手,功效是不大理想的。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3日 演講偶拾(二十一)

讀思寫講

今天我寫有關演講技巧的精神,並非光用動人的句子,適當的動作,以及如何運用幽默與聲情的表達。

演講者所面對是為了有目的而來之聽眾,他們希望講者帶出一些議題和啟發性的東西。有備而戰的講者,首先準備好講題的內容,然後將要講的話,以精簡而且令人容易理解的言語,有條有理地面向聽眾表述。

很多人都有相同問題,如何能把演詞寫好和講得生動?

我認為任何的講題都要有人味和有生活味,「人味」可以變大,可以縮小,如果講題屬於社會性質的,「人味」相應要大些,所謂人味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當中,要道出各種利害關係,令聽眾信服講者並非站在某階層講話,那便得加進講者的深入生活的言談,生活味就是對民生的體驗。

換言之;好的講題一定要內容充實,平日多讀書以助長學問,多思考問題,令言語有根有據有分有寸。跟著把自己的思維寫下,會發覺因「寫」的關係,令到句語表達更有法度,多練習寫作,因心、腦、手之互動,對啟動言語表達的統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4日 情義豈獨人間有

BB是我家一隻松鼠狗,牠既多情又懂事,尤其對長幼次序分得一清二楚。

父親不喜歡狗,其實他老人家對動物有點害怕,在這方面,母親常笑罵父親膽小如鼠。

BB真的怪有趣,牠雖然不被父親鍾愛,但牠像父親的侍衛,處處為父親把關防守。有一回BB的老友;即我家小弟,因小事跟父親爭拗起來,BB突然向弟弟吠過不停,把正當怒氣沖沖的父親逗得火氣全消。

有一年父親因腳部無力,找來一位腳底按摩師為他作腳底按摩,BB頓在父親座椅底下,一直眼瞪瞪留神陌生人的動靜,當按摩師抬起父親雙腳替父親作拉展動作,BB馬上由椅底跑出來到處吠叫,我們都知道BB通知屋裡面人,有人要欺負父親。

經過這次的事件,父親雖然不敢讓BB親近,不過每天總給BB一些牠愛吃的東西,BB真夠精乖,牠待父親放下食物離開後,才飛奔往前品嘗美食。

父親站在一旁看得嘖嘖稱奇,萬物俱有情,情義又豈唯人所獨有!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5日 笑的藝術

人人都懂得笑,不過笑得好看就不是人人有這份兒。

英國首相貝理雅的咧嘴而笑,笑得不為人人受落,因為貝理雅的眼神出賣了他的燦爛笑容。

貝氏不太大而藏神的眼睛,在奔放的笑聲底下,眼睛流露出種種政治動機,亦因眼乃心之描,眼睛與笑容像各自表述,而無法達到笑出友善的自然感染力。

換言之;要笑得好看一定要笑得坦然,由於不是為笑而笑,眼神便不帶任何機心,在心無雜念之下而笑,那是真開心真意境,這樣的笑臉最是使人感動,令人開懷,及令人不須有所防備與警惕,正是一笑解千愁,笑罷!暫且放下欲念,讓笑潤澤一下自己繃緊的心胸,讓笑暢順滿腔鬱結,若果能夠笑出聲來,那真的是夠熱鬧開朗。

如果為了禮貌和適應場合,那怕是微微一笑,只要是真誠的,都會使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7日 童聲最美

兒童的聲音最是清靈動聽,成年人的嗓子無論多好多悅耳,畢竟音質帶了許多歲月痕跡,那裡可以跟童音的無塵純淨相比。童聲像百靈鳥般令人聽得開心歡暢。

每天碰見隔鄰小女孩,她必定高高興興對我呼叫:「姨姨,你回來了!」

由於職業使然,對聲音最是敏感。小女孩的聲線像泉水自由奔流,每個吐字那麼乾脆,聽小女孩的呼喚,精神為之一振,無憂無慮無塵無世故的聲音,我也曾經擁有,現在無論我把嗓子怎麼練都無法追回兒時的靈巧天真。

失去的最是留戀,隔鄰小女孩的言語,成為我的聽覺享受。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8日 運動出光采

二月的天空總教人看不通猜不透,朦朦霞霧,把大地罩得濕濕重重,到處都有點滴水珠,連室內牆壁地板都變得霉氣非常。

由於潮濕的關係,空氣都失卻了清新。

二月九龍公園的早晨,在霧影與燈光相映之下,棵棵綠樹由於露水滿佈,竟然反射出閃閃細微色澤,遠處遙望;還以為是螢火蟲在蠕動,這種景象,為二月納悶的天氣帶來一份美麗的姿采。

再回頭看看早晨常客,他們輕提腳步,一步一小心做出各樣運動,也許晨運客因地面太過濕滑,各人的特慢動作竟也夠人回味,開張馬步,轉身揮拳,活像電影的慢鏡頭。看到這種慢三拍的動作,心中暗暗佩服這幫朝氣不減當年的年長者,他們的信念是活得健康,便要堅持運動。

二月九龍公園的早晨,天空沒有星沒有月亦沒有陽光,可是陣陣風和日暖散發自九龍公園的運動常客!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9日 音樂感與感情

很多愛唱歌的朋友,除了面對聲線的局限,歌唱的音樂味和感情的表達,同樣令人困惑以及無所適從。

先說音樂感,一首樂章包含音高音低輕音強音弱音斷音等等。歌唱者如果沒有用心去分析作曲家的樂章意圖,唱歌的時候只是對準節拍,出來的音色是沒有光澤沒有生命,活像機械人演唱,出來的效果又何來有音樂感。

音樂感就是演繹樂章裡頭的音樂言語和每段音節的感情和動機。

說到歌聲裡的感情,相信很多人都抱怨,無論如何的激動,如何加重語氣,唱出來都不是那味兒。

說到底,要唱出歌詞的感染力,首先要挑選好曲好詞,如果一首歌的音樂與詞句都沒有寫好,試問又怎可以唱出動人的情感和旋律?若然在選曲方面都走對了路,這就要看演繹者的音樂修為與文化水平了。

唱歌可以很輕鬆很隨意,但要把它唱到有味道有意境,那就要提高個人的學問與藝術修養,以及多感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所謂有備而唱,才有可以表達的東西。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0日 是日也(謝謝「咳吐」)

兩位慈祥的長者閒步園林,男的一手輕扶老伴,我在他們二尺之近擦身而過。

突然聽得宏亮有力的「咳吐」,我猛然回首,但見一口濃痰從老伯口中飛濺而出。啊呀;心頭一悶,不禁毛骨聳然,真的不應該!真的不應該!這樣的好環境,那堪被口中痰沫污染。在往日,我一定向老人報以不屑之表情,不過天天都碰到來自香港各區人物,他們都不是壞人,也沒有立心破壞公眾地方,只是對「吐痰」沒有公眾衛生觀念,很多上一輩中國人,從小都習慣了吐痰,要他們改變積習,相信要更多的宣傳和教育。

每天運動都碰到隨地吐痰的公公婆婆,我由開始的不喜歡他們到體會到他們的隨地吐痰是平常事的觀念,明乎此;我在範圍許可之下,用點計謀半哄半嚇,告訴長者吐痰會被人罰錢的。反過來說,我是因長者的「咳吐」,訓練得多一分從容。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1日 歷史自有解釋

董特首提早離任,外間很多傳聞,很多猜測,正如董先生所說,第一屆行政長官要做到一國兩制平穩過渡真的很不容易。

傳聞與事實真相,應該不是今天香港社會可以獲知內裡乾坤,董特首的功功過過,相信日後在香港形勢大好的情形之下,有人會用公平公正的言論,為「董」述說政治風雲之前因後果!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2日 孤而不寡

無論讀書也好,做工也好,甚至幹任何事情,如果希望做得出色,做出成就來,就得經歷唯我獨「孤」的時光。

如果做事不能定下心來思考練習,肯定磨練不出堅實的功力,功力不夠如何發揮所長和潛質。

很多出色的畫家,他們早年的歲月是獨個兒寫生練畫練線條,旁觀者以為他們是怪人和不合群的動物,然而畫家的獨自而為之,正是練他揮筆而就的刻苦過程。

一個人要把事情做得有聲有色,亦是需要一份安於孤獨的情懆,才可以令事情準確地完成。

能夠靜下心來不受外界干擾,這些人因有高目標高理想,所以面對沉悶的做事過程,亦甘心埋頭苦幹。

箇中感受是偶有所得,便覺如有神助,此之謂孤而不寡是也!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4日 董建華的笑

論香港高官與政客的笑容,前特首董建華的「笑」最是動人,最有表情和最真實。

香港回歸七年,七年的歲月,相信是董先生生命的最深印記。面對腹背受敵的分分秒秒,他笑中透露出公道自有天知的豁達氣度,面對如敲穿你老虎頭、老懵董、董禍港之冷嘲熱諷,他的笑容雖無奈但眼睛蘊藏不屈與承當時勢的堅忍光芒。

偶然展現開懷歡笑,他的眉梢眼角和顴鼻像調配得宜的圖畫,使人覺得他的坦蕩和不愛弄權的胸懷。

前特首屬牛,當面對社會及外來所有衝擊,他笑得有點用勁,有點牽強,但眼睛藏神,有股「牛」眼之精銳和承當艱難重任的正直和毅力。

董先生有時被記者提問,面對無知的問題,他笑得真夠意思,咀巴微咧,面頰和眼角擠在一起,眼神流露無限哭笑不得的憐愛之色,這種表情我看得最感動,因為內𥚃沒有不屑發問者的低水平和無聊。

很多人都批評董生表現沉悶,可能被傳媒與政客的輿論妨礙了眼明心淨,以及塞了心眼,缺少了觀人在於微之奧妙。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5日 演講偶拾(二十二)

事不過三

如何寫好一篇自述講詞?首先講者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才被邀請作個人成就演講。

這類講詞小心事無巨細都一一盡錄,要避免過份描寫自己的品行情操,當然不要滿紙謙虛,令人聽得不知所云。

既然是自己的成就表述,演詞設定可以分為:

1.馬上點題,把自己的成就作一個簡短而又確切的描寫。

2.生活愛好與事業人生之千絲萬縷,內容最好亦莊亦活潑。

3.將演詞寫得生活化及人性化一點,不要老說自己的努力勤奮不屈不撓,同時說說自己從錯到對,對中有欠缺,去道出成功的經歷,但亦要留意精簡和有代表性。

4.讓自己的講詞人性化生活化,這才令聽者覺得親切和拉近距離。把自己述說得太完美反而帶不出真實感。

最後:自述演詞,拿準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但切記事不過三。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6日 名實相符

每逢開出一個新課程,課程的命名是一門藝術,有人喜歡把課程的名稱作大來吸引學員,這就是俗語所謂題目「殺食」(搶光)。

對放這種想法,我倒有一翻理解;課程命名有噱頭,無可否認令人嚮往,但要內容充實才不會犯上頭大尾細,有姿勢無實際之弊病。

換言之;課程的名稱非常「殺食」,那便得同時具備與名稱呼應的「殺著」,殺食與殺著都內藏力量與質量的含意。

個人對課程的名稱,素來抱平實中見重點的角度,例如名稱令人讀來馬上有切身受用的感覺,而課程的大綱亦以落筆點題來呼應課程的命名,當然在整體過程一定要做到實至名歸,若然能夠令學員有超出預期的收穫,那就是課程的成功所在。

香港是一個百變多姿的社會,人人都愛出奇制勝,誇大內容,誇大理念的人多的是。

當看到一些十分「殺食」的課程,因命題空洞和沒有規範,一看便知道是難以達成目標的學科,原因是以有限之能力,來進行無限的理想,如此課題,如何站得住腳?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7日 北耆之妙用

春霧瀰漫的日子,很多人都感到週身骨痛或覺得舉步如擔重,這都是由因潮濕天氣影響到身體骨骼和血管流通欠順之故。保持室內乾爽和勤加運動,都會令到關節和血液運行通暢。

此外,用北耆煲水作一個全身熱敷淋洗,對於去除濕氣很有功效。如果能夠堅持七日一次北耆水擦按全身關節,持之以恆定能減少血管閉塞的疾病,也可以舒緩關節等痛症。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8日 人心浮動

靜下來的時候,智慧比動的時候多一些。

靜時心安意閒,對人情世故看得較清楚,想得較客觀,由於不為物牽,語出亦多點大道理大胸懷。

當人在江湖,不期為名名利利是是非非所纏縛,昔日的智慧與胸懷竟然蕩然無存。

無可否認,人心實在太過多變,不過在安靜時所講的話,不一定是假道學,因為對美好的追求人人皆有,問題在乎美與醜之間,我們能否有自我克制能力,所謂擇善而從。

人世間有那麼多誘惑,要保持安然心境不是容易的事,太過知足又怕不求進取,太過進取又怕過了頭,變了貪得無厭。

如何在進取與知足取到平衡之點?那真的是靠個人的悟性定力與修為了。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19日 聲音與健康(六十八)

舒緩呼吸迫促

乍暖還寒;忽然乾燥忽轉潮濕之天氣,怎不令一些體虛氣弱者叫苦連天。尤其是患有氣管敏感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加有吸氣難,呼氣亦難的情形。

數日前接到學生電話,劈頭第一句話:「老師,請告訴我有甚麼好方法令女兒呼吸暢順?」

學生的女兒正讀預科,是慢性喉炎病患者,由於長期服用西藥,身體日益虛弱,哮喘藥由開始的輕量劑,到加重份量,很多時遇上驟變天氣,連噴哮喘藥都不能生效。

聽到學生的求助電話,我著意她用老薑連皮切片,份量約六七小片,加小半磚蔗糖,用兩碗水煲至大半碗趁熱喝。

因此湯有助驅風活血,跟著用驅風油加曼秀雷敦在胸前背後用中度力摩擦,繼而用熱毛巾敷幾次,最後連手掌手臂腳底等都摩擦。

隔了兩小時之後,學生再來電話告訴我,她的女兒覺得呼吸和胸肺沒有牽扯得那麼利害。

支氣管毛病很多人都有,如果因驟變天氣而感到呼吸迫促,以上方法可以說是應急良方。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21日 懷念用水草的日子

每逢碰見同樓主婦們買菜歸來,我不期想起兒童時候人們用水草綑縛菜的光景,看見大人們手籃盛著好看的各式肉類蔬菜,真的希望趕快有飯吃。

現代人每次買菜,便用上一大堆膠袋,那些菜呀,魚呀,肉呀,完全載在密不透風的膠袋裡面,望上去既不環保,更加失卻了吃飯與生活的親切感。

由於看不見膠袋裡的東西,便不會想到菜香飯熱的美妙,更不會期待煎、煮、炒、炆出來的百變菜式。

回想母親每逢過時過節,她必定大清早便上街市買菜,回來時總見她興高采烈地把水草縛著的菜,一樣一樣的揪出來,祖母總幫母親把東西解下清洗,此時此刻,真有說不出的溫馨感。

過去的日子不再復返,回憶過去樸實的生活,真有說不出的舊時情調,尤其當我替母親往街市買一斤青菜,手拿著綑菜的水草,邊走邊搖動的樂趣,如今只有輕嘆一聲時光不再。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22日 隔代溝通

母親甲:

我跟留學歸來的女兒像火星撞地球,總沒有幾句好話說,是否真的有所謂代溝?

母親乙:

我跟三個女兒沒有代溝的問題,當父母的總希望兒女不要吃虧不要犯錯……

母親甲:

對呀!我就是天天叮嚀孩子不要做無聊無益的事情,但每當我開口說話,女兒已經一個轉身返回房間,真的氣死人。

母親乙:

剛才你沒有聽完我的說話,我是用年輕人的角度和心態去跟他們相處,亦讓他們去面對錯誤與失敗,可能我一向用年輕人的心態去理解他們,很多事情都經過討論而得到較理想的答案。

母親甲:

自己因年輕時吃了大虧,我不想女兒又再犯上我的錯誤,總之我的女兒寧願出外跟朋友聊天,都不願意跟我在一起。

母親乙:

我跟你有相反的見解,去年女兒跟我商量轉工的問題,我鼓勵她想轉工就去轉工,只得二十三歲,應該去闖,去嘗試,因為年青,失敗了可以再來……

筆按:聽了兩位母親的對話,覺得很有意思,於是把它寫下來供讀者分享。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23日 學藝與慎始

學習鋼琴一定要先學好正確的彈琴姿勢,如果指法和姿勢都不正確,鋼琴一定彈得不好。

很多家長都希望小朋友學鋼琴,由於家長本身是音樂門外漢,在選擇鋼琴老師方面,可以說是腦海一片空白。

香港有些琴行聘用八級生作為低級的導師,莫以為考了八級便真的有鋼琴八級的料子,很多都只懂彈考試的曲目,至於考試以外的樂章,就連視奏都困難非常。更不堪的是;琴行老板為了以師就價,竟然讓五級水平的學生充當一二級鋼琴導師。

家長們每天聽到子女練琴便開心,一點都不明白,原來孩子正開始了錯誤的學習鋼琴之路。

如何去分辨好與壞的彈琴基礎,最好的途徑是多聽音樂和多觀賞鋼琴名家演奏,這樣對子女的學習起了交流與互動的作用。其次是請教懂音樂的人介紹好的老師,這總比胡亂任由琴行安排鋼琴導師來得安全安心。

學藝便要慎始;這是值得小心留神的,如果孩子彈琴手法長期處於不正確和錯誤姿勢,要改正過來便艱難多了!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24日 有藝術沒有土壤

香港有很多藝術教學中心,很多不同的藝術科目都招滿了額。如鋼琴,繪畫,芭蕾舞,小提琴,古箏,洞簫,歌詠等等。

能夠出現學習藝術的現象,都是父母的意願,那怕是自己對藝術一竅不通,如果經濟許可,都不惜花錢為子女報讀一兩科藝術課程。

有人奇怪香港的藝術雖普及,但卻沒有藝術凝聚力,亦沒有幾位本土出色藝術家。其實這現象是有跡可尋的,香港的父母們大多是在職人士,他們整天忙事務工作,一星期裡難得抽空讀一些文學詩詞作品,亦沒有欣賞各樣藝術的習慣。

換言之;香港人視學習藝術;當作人有我有的行為,所以嚴重欠缺藝術的感通力,由於青年人沒有得到藝術氣氛的潛移默化,他們亦培養不到藝術的內在情操。

出色的藝術家,是有藝術情操和藝術修養方可成才。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29日 冷漠(之一)

常聽到國內朋友訴說:「萬一真的染有頑疾,最好是腰纏萬貫,否則生病等於排期等死,醫院的醫護規則是先收錢後治病。」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以十三億人口計,如果要做到醫療福利理想化,就得把國內經濟達到中產之水平。醫院在自負盈虧的前題下,為了避免病人賴帳,一律用以錢作保的治病的規例。當中出現了很多貪污行賄事件,有的市民為了得到優先醫治,於是送紅包拉關係。曾經聽到一位香港中醫對病人說,因他未來香港行醫之前是廣州某大醫學院的中醫,年前他介紹病人往該醫院留醫動手術,他的病人送了一個萬元紅包給主診醫生,出院結算帳目,主診醫生把原來的十多二十萬的醫療費用改為二萬元左右。

明天續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30日 冷漠(之二)

我在旁邊聽了覺得很氣憤。今天更聽到一則令人心寒的事實,一位運動教練剛從深圳探望因交通失事受傷的弟弟歸來,她弟弟在深圳一家醫院目睹一位十六七歲的姑娘亦因被一部車輛輾至受了重傷,醫院因小姑娘的家人未能及時交錢輸血,結果在翌日早晨,小姑娘便因失血過多死去了。

凡此種種,真的多不勝數,要中國走上法治與文明,路途並不平坦,而人性貪婪自私,要改過來,真的須要有好的社會經濟和法治,以及人民質素教育的提升。

然而小姑娘因來不及交錢或無錢應付輸血費用,在生死一線關頭,醫護人員竟可以坐視不理,那真箇是冷血非常,完全沒有醫者救人之傳統道德。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


3月31日 選歌學問(之一)

年青人常來電郵及在留言版問我怎樣才算是一首好歌。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對歌曲的欣賞能力和要求,當然要拿出具體對歌曲要求理據。

舉個例子;兩月前我為一個大型屋苑當青少年歌唱比賽評判,在比賽前應主辦機構作賽前規則演講,因在坐都是年輕人,我臨時改變用演講方式,而取用提問與解答來灌輸對一首歌的認知。

我依照參賽者所選的曲目提問:「你對這首歌有甚麼心得?為什麼挑它來參賽?」

年輕人答道:「因它不像歌曲般有高音低音,歌詞像ICQ,所以聲音把握較容易,用這首歌作為參賽歌曲,對我是可以應付得來的。」

我聽了他的答話,馬上轉了話題,「你聽聽自己唱這歌的錄音跟歌者在演唱會之演唱有何分別?」

「很難聽,像和尚唸經,不及原唱者唱得那麼有氣氛。」

明天續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回應請到交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