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里的「虚」 |
周惠娟 |
城市大学一直很有系统地举办文化艺术活动,请来的讲者都有份量。本月21日,我听了当代着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的演讲,汪氏乃中国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可能是演员出身的关系,汪氏把昆剧的来龙去脉,以生动有神的语气,把这门艺术的精要介绍给在坐观众。
昆曲最高境界是文学,演员出色的表演,也就是投进了文学的意境,进而把文学的味觉、触觉、声音演绎出来。
若言昆曲以文学为其最高境界,岂非艺术虚空化了?这点汪氏已把观众的心态看穿,昆剧里的「虚拟」是虚中有实,这意味着把事实的一板一眼实实在在,转化为象徵性的艺术形态,也可以说是让观众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联想。
如果要演好昆剧,演员的文学修养有助进入角色,继而发挥每一环节艺术美。汪氏即时表演虚拟结合程式的一些片段。
游园惊梦中的柳梦梅,不得了,看他身段、关目、做手、表情、步法,这五法再加唱功、演技、造型,真的有形有声有影,望着他全然投入身体与空间之转、移、流、动,这一切都跟情节打上关系。
汪氏一再强调;昆剧不追求形似而要求神形兼备。而形,乃以神为主。
汪氏更加强调,昆剧加以幻灯布景便丧失艺术的独特与神韵,换言之把昆剧推进死巷,不过这种表演手法,只得一时,结果会被淘汰出局,或另创新的表演派别。
不竟,昆剧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岁月,她的表演程式;经历多少前人之努力,已经定下了昆剧本身的价值观,胡乱改动她,只落得非驴非马,就是要加新的元素,事前切要思虑如何加,怎样加才令她更美,更合情理。
余下三场的备座,很值得去听。
第二场━━昆曲家门产生和演变。
第三场━━昆曲表演舞台「亮相」及进场的处理。
第四场,亦是汪氏主讲的最后一场━━昆曲表演角色情感信息传达。
2002年6月21日
有关连结: | 再说昆剧里的「虚」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