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惠娟 |
|
问:希望可以用二个半小时,为我们一大群(约二百人)前线工作者,提供如何运声和运气的说话技巧,我们的前线工作者常为声沙气短而烦恼。 答:坦白地讲;二个半小时是不可能替二百位听众解决声音问题,更无法如你所讲:提供实时生效的用声技巧,而且用运声运气作讲题,犯了观念错误。 声音要运出来,一定很辛苦,讲话要运气才有声,就苦上苦。声音是与人体机能互相调配、协调、互动所产生的,不是指指点点,用这用那,是经过分析每人的声音和体质之组合而作训练标准。 |
||
|
唱高音只一味尖叫,教人听到刺耳。很多歌者练习高声区域,只集中在头腔部份,出来的声音如金属般响亮,但缺少和暖声音效果。 她是从内地来港的声乐歌唱朋友,从前唱民歌小调,后转往意大利学美声唱法,可惜唱出来的歌声不像民歌,也没有西方美声味道,进行歌唱演习,发觉她肩膊和胸骨上提,人站得过份挺直,整个型态都处于作战之中。 「放松点罢!」我说 「但放松之后开不到声……」她说 噢!她连讲话都吊着噪音,胸口呈紧压状。 「首先练讲话,并且把中声区练稳。」我说 「我是女高音呀!」她急急问 「对呀!中声区练稳定了,再练低声部。」我答 「听得我胡涂,声音粗了,怎唱高音?」她说 「不是把你的声音练粗,错误的练声方法,才把声音弄粗。把声区练通,练阔,练至声区与声区容易互相交连,是我的宗旨。」我回答 「为甚么连低音都练习?」她说 「高音要唱至圆润松通,就要连低音部都弹动有力,如跳高,要蹲得低,才可弹得高。」我答 几个月过去了,她讲话声音自然许多,高音也没有从前的拉紧刺耳…… |
||
|
对声音的发放有要求的歌者,首先平下心去思考声音的质与量是否平衡。 质者;声从共鸣发出,过程是否通顺,有没有出现紧拉用硬劲的情形,如果有的话,就是吐字器官和共鸣互相未能取得协调,不能做到共鸣与共鸣之间的互相协调,吐字器官所发出的音程,亦会出现各种不自然的声音。 声质好,但一直用微声小声歌唱,如果遇上要用较强声音的乐段,在未经习惯的运用强音,声音便不能统一,和出现爆裂音。 音量不好,唱弱音便缺乏气息承托,所谓有声有气,声足气亦足,这是「量」的训练要求。 在质与量的判断,需要歌者个人对自己的歌唱状态作出诚实的判断。 所谓诚实的判断:反复细听自己声音的不足和不对之处,以听众的心态和角度评说自己声音的优劣。 并且努力把个人声音与共鸣之间的障碍除掉,尤其是戒掉炫技,有些歌者为求掌声,在未练就一把奔放自由声音之前,或懒得下功夫去苦练,而用劲去拖长音,久而久之坏了嗓子。 |
||
|
学员诉说呼吸气紧,问我应怎样去练气? 我说:「开始不会马上教练气练呼吸,因为学员的声音浅,气亦浅。」 声气俱浅代表肺部弹性不够,马上练呼吸一定出现紧张气顶情形,就算教如何用横膈作为呼吸起点,出来的效果都是有错,原因未曾打开肺的空间容量,先有声才有气,试想婴儿朗然哭叫声,那里需要甚么呼吸技巧,婴儿由于没有人为的思想作怪,很自然地由胸肺发出喊叫声,声出了,气亦自然吸入,很大自然,很符合呼吸法度。 成年人有不同的心情和习惯,出现或多或少,或严重或轻微的呼气吸气不当情形,所以须要练回失去了的胸腹联合呼吸。 |
||
|
聲音是富有運動色彩的學問,練聲要根據各人的情況,而設定訓練方針。 女學員講話時加強上牙關的開張,聲音偏高和出現吊聲現象,她說是言語治療師指定的講話口腔動作,目的是不要令喉嚨卡壓。 我問她這樣講話舒服嗎?她說聲帶很緊,喉嚨很辛苦,氣亦不夠。 她的後遺症是:講話太集中在打開牙槽,久而久之,習慣了提聲講話,和拉扯聲帶。 口腔要上顎與下顎之間有一定的高低容度,面頰亦要有彈性,以及不會出現面頰拉緊和脹痛,講話才可以自如,這部份是屬於吐字器官,解決這部份問題,不是打開牙關便可以。 遇上因聲音長期受壓,或因做過聲帶手術;而引起的口腔部位窄、緊、壓、卡等情況,我從沒要求學員想當然地張大牙關講話,我是用一些儀器,替他們調整口內腔的上顎下顎,和左右牙槽之面頰位置,在適當的矯正之後,他們說話輕鬆點,再以平衡講話節奏去作言語練習,他們大都有良性的聲與氣之和合。 聲出自然,氣亦暢順,聲出偏差,氣亦急促,用想當然去打開嘴巴講話,很容易造成一連串的聲音障礙。 新班進入第四個星期,我首次教學員練習以橫膈膜呼吸,因為學員大部份聲音細弱,整個胸腔都出現不夠開闊和沒足夠彈性,馬上學習呼吸,肯定有氣沒處走,氣頂心跳;是由於不練聲而練呼吸之後出現。 沒有讓突然加強呼氣吸氣的通道作出準備與適應,也沒有先讓呼吸與體能之間做好協調工序,一開始便練呼吸,非常不科學,會無功而返,或引起不良效果。 |
||
|
很多留学西方的声乐家,他们只能以西方美声唱腔演绎外文,换句话说:只能用多个文字砌成一个词义,或几个音节为一个字的外文语言特色,作为歌唱模式去演唱。 当他们演唱中国歌曲,往往声音没法拿准中国文字的丰富象形与象意。 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歌者把歌词的美感、伟大、以及文字艺术格局破坏了。 美声讲究共鸣统一,如管乐也讲究「中通外直」,试看笛子与洞箫,吹奏者可以演绎出轻重浓淡,或隐或现,或激昂或沉郁的调子,歌唱家们应好好思量一下。 再者;美声不是西方产品,中国古老的声音学很早指出:「嘘吸籚外,出入丹田……」即由头腔直经胸腹再入腹部(丹田),尤其强调胸声,所谓「肺主声」,「千里传音」是指声气连贯通行无障碍。 凡畅通无阻的声音是美的声音,西方的美声亦以「通、达、无阻」为依归。 西方以通达之共鸣演唱他们的文字。 中国艺术歌曲歌唱家也可以通达的共鸣,唱出丰富多采的文词境界。 可惜歌唱家未曾在这方面痛下功夫,也没有深入研究歌唱情感与共鸣的配合。」 若共鸣管道畅通,这便是考验歌者,在掌握共鸣跟文字磨合分寸的时候。 不少艺术歌曲表演者,当唱到高亢的片段,他们用了西方吐字方式,口内腔空空的、胸腔阔阔的,然后一鼓劲把歌词汹涌而出,台下的回响;有墨水的文化观众:「怎可以如斯豪唱,毛主席写的《蝶恋花》──『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两句的文字情感、动感、画意、力度,被他以水花四溅的西方歌剧唱腔唱粗了,唱得失掉古典文学意韵,听来没啥感觉。 崇西方观众:「啊!多棒的高音,如泉涌出的声波,我们中国的高音王真好样!」 歌唱爱好者:「怎么可以用这样发声方法,唱尽人间情话?听;『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歌者没有弄清中国文字的意境和意象,一开口便声音没过遮拦,『纤』唱作肥大厚重。 『云弄巧』,唱至英姿飒飒,我们宁愿返家细读秦观名词《蝶恋花》,好过聆听乏咊无韵的所谓美声歌唱。」 一般文化观众:「词比歌好,词比歌美,词比歌更有诗情画意和音乐节奏感,而且歌唱家没有为中国艺术歌曲拟造出音乐与诗词的艺术线条,歌声亦缺乏中国文词韵味。如此;教我怎能欣赏他?」 中国艺术歌曲应该大有可为,只是艺术家们一时未曾悟道! |
||
|
学生面带疑惑问:「为甚么有些同学可以发出头声,而我则需要强调胸声?」 答:「那位男同学一年多以来,凡有课程必然报读,他的声音共鸣很有立体感,共鸣空间开阔,为了加强声音质素训练,所以连头腔共鸣也需一起练,头腔其实不是甚么秘密的声区,只是呼应中、低、声区的一个感应地带。 不许你上课练习头声共鸣,是因为你的声音往咽喉以上吊着发声,喉咙被拉扯至红肿刺痛,再者;错误吊声以为是用上头部咽音,是大错特错的观念,在没有发展好胸声,却集中在头部发声,结果头部共鸣发挥不了,只是以尖硬的声音发声,这样子便令声带受损,气息凝滞。 头声要发展得好,一定站稳胸声,再把低音区练好,这样子头声便圆通了。 举二个例子:喷水池的水花;如因底部没足够电力,可以在高处溅放水花吗?跳高是要蹲低才跳得高,对吗?」 问:「我明白多一点切身问题了,说真的;自从练习以胸声讲话,已经减少了喉痛声哑,讲书也畅顺多了……」 答:「给自己多一点时间,知道进步了,便循着这条路走,慢慢连头声也发展开来的。」 |
||
|
男学员问:「看来我的声音很难再有突破,是吗?」 「谁说的?只不过是你的猜想而已。」我答 「好像共鸣至此为止,看不到再有发展的瞄头。」男学员说 「请继续重复基础训练,事情不会如你所想。」我不经意回答 基本功练罢,这堂课的下半部是声情练习,轮到男学员朗诵毛伯伯的名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略去) 男同学声音雄浑,有底声和底气,堂上教朗诵的中学老师,点头称赞他的音色和音量匀称宏亮。 我对他说:看似停滞不前,没有以往立竿见影快速进步,其实声音到了一定程度,希望有所突破,便需要从细微处训练和改良,因此我得由你的共鸣和型体比例,作出焦点训练,亦要留意你神韵与体型;是否出现偏差以及不协调,换句话说,把不恰当的神情与姿态,尽可能要你改正,若不如此,便保持在你所说的停滞不进阶段。 听;你的声音不是有了更宽,更深厚的音量与音质吗?刚才你的朗诵,已经因情绪的自然流露,不自觉地声音起伏有力,待日后再为你讲解朗诵一首诗词的声情运用,到时一定朗出感人的章句。 |
||
|
我常常对学生说:「练习声音宽厚和声音发放统一,不是一步可达,声音条件好的人,一定会较声音条件差的人快很多,这是每人的既定事实,急不来的。」 学生一般对声音学问不甚了然,他们都希望可以唱出高音,有两位学生私下练习以喉声发咽音,当上课时候,发现她俩眼神疲惫,声气不亮不顺,我以为是错误练习气功所使然,后来才知道是错误理解咽音的发放。 我说:「在未曾站稳胸声之前,以想当然的用喉头力迫鼻咽,这样会引起不良效果的,轻则心迫气速,重则坏了喉咙,苦了呼吸器官。」 「但若想唱高音,一定需要练喉与鼻咽呀!」其中一位说。 「这是未学行先学走的理论,或可以说是对声音的一知半识,有时你说那样,他说这样等等,都出现瞎子摸象的情况。 老老实实把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努力练习它们之间的互相协调,那时连鼻咽都会贯通的,现在当务之急是把你们声音往上提和气紧神迫纠正过来。」我答 首先我要她两位,把颈项近朵际与咽喉之韧带弄松软,跟着用手把因练咽音抬高的胸骨,由上往下拨扫,再用手拍拍胸膛,其中大部份手法当然我来处理。 幸而错误练咽音的时间很短,结果用了十来分钟便替她两人复原。 |
||
|
学习声乐的人,大都有一个相同的疑问:「如何能令喉咙放松?放松喉咙去唱歌,出来的歌唱很含糊。 但用喉咙使劲去唱歌,声音很迫,很紧,声音的弹性不够,发挥不到歌唱的内涵,究竟怎样令喉咙放松?或歌唱时不用喉咙去发声?」 首先要讲理想的歌唱用声,那就是身体各部共鸣,与人体机能互相通达,互相取得互动与协调,这真的是声乐老师的理想学生,这种学生没有发声障碍,可以说是一块璞玉,只要给予适当的发声训练,便可以唱出松通圆润的歌声,这类学生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他们歌唱时的用声很有立体感,所谓立体感;声音贯穿力强,贯穿力不 是靠劲力,是依靠呼吸与共鸣的畅通无阻。 其实他们一定需要通过喉咙去发声,但在发声过程没有集中在喉咙部位,喉咙只是发声的桥梁,须要腹部、肺部、头部作配套。 如果仔细观察好的歌者,他们发声状态是── 1.喉咙没有阻碍物,如:喉炎、声带肿胀、喉管过松或过窄。 2.讲话声音平正方圆,声音出于肺而达于颧鼻,歌唱时声音自然,容易从气从共鸣而出。 3.歌唱时吐字一定要经咽喉,但不滞留于咽喉,因为丹田和胸肺皆运用自如,鼻腔与上颚有一定的空间让声音横贯高中低音。 一些歌者以为放松喉咙,单靠上共鸣即颧鼻部位发声,得来的结果是吐字不清,很难唱到迭荡的歌曲境界,这是对放松喉咙的错误理解。 一位朋友就这问题困扰非常,她说用喉咙去唱又难,不用喉咙去唱更难,到底该怎么办? 起声不要在喉咙部位,试在胸腹地方起声,不要在丹田作起声点,因这部位太低了,声音因而变直变硬,在胸腔略低一点,即丹田部位略高地方去起声,声音会自然明朗,在胸腹起声再经咽喉,然后接连头声,这就是美的声音。 此文章有人会心领神会,有人会看得似是而非,理由一个;我就声音没有障碍,吐字器官,发声共鸣条件都好去作评点。 或许有人问,如果发声条件出现问题,那又作何建议? 答案:克服障碍,建立好的发声条件,才有好歌好声。 |
(本版原文节录自“谈谈笑笑-我手我写心”版内) |
返回本页目录 | 返回(演讲 朗诵 声线艺术)页首 |
|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权由周惠娟艺术创作室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