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词《雨霖铃》的声音色彩

周惠娟


 

朗诵古诗词比朗诵现代诗歌难,现代诗歌或散文,因为有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和接近我们生活的文字节奏。

古诗词,就很不同了,在一个句子里,可能包含多样的艺术意境,例如宋代大词家柳永写的名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湮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情、景、意,都写得文思高绝,内藏无限画意和水墨色彩、浓淡的情思交错、忽强忽弱的词采,和出变化多端的音乐意韵。

朗诵时,开头三句切忌把感情放尽,声音的运用最好略带些疏离语调,但要小心不能够让感情流于浅薄。淡淡的道出眼前景物,把观众带入柳永触景神伤的心态。

第二节,「都门帐饮无绪......竟无语凝噎。」

这里开始全情投入,原因词人的无奈、悲怆、别离在即,和欲语无言欲哭无泪之心,都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因此声音要浑厚一点,朗诵节奏松紧轻重在乎句与句之间之迫切连接,要先急后略慢,以此拟造出迫切之情,和它的感染力。

然后,「念去去千里湮波......杨柳岸,晓风残月。」

声音不快不慢,再转弱声,而达到无限怅网的情绪。因慢节奏最能勾起别人感情的共鸣,再者,这段文字开始是用「念」来起句,「念」是有着无限追思的意味。

最后四句,声音有意无意地扬起,以万般无奈的语气去问去诉说......跟着以轻声低吟--「更与何人说?」

换言之,这四句要把它念得丝丝入扣,语气要扬起,但不要有呐喊的味道,是用迫切而有力的音色,最后弱声渐慢来结束《雨霖铃》。

原文载于教协《生活闲情》版  2003年1月


返回主页

本页首(演讲 朗诵 声线艺术)

演讲偶拾

欢迎向网主发问或留言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