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要自然 声音要明亮

周惠娟


 

○○一年之香港校际朗诵节又即将来临,各中小学校均把它视为学界大事。

虽然距离比赛时间仍有两个月,但老师们都密锣紧鼓,为学生展开朗诵训练。

时常有感于每年的朗诵参赛者,经过一轮热熊熊的战况,一旦赛事完结,马上声沉静寂,然后等候下一年之朗诵节。

其实每年的校际朗诵节,已经成功地深入学校,可惜,不见有进一步的发扬及有计划地跟进。为甚么每年有朗诵节,它代表了甚么的讯息?甚么的意图?

朗诵的意义,不应该局限于艺术性,它的实际功用是提升言语的清楚与表达能力及洞察力。

不过它的流行及受欢迎程度就并不普及。有些曾经在学生时期参加过朗诵比赛的成年人这样说:「平情而论,我很怕听那些音高音低既抑扬又顿挫的朗诵,我觉得很夸张。」

有时观众的评语,很值得深入去反思。

如何令朗诵为人接受喜爱,首先具备声音条件,很多时朗诵者之声线不足,当遇上情节所需而注入朗诵之声艺技巧,可是一切语言表达都要从「声」而出,那么,在声量不足而又要贯注情感,很多时会出现不自然及造作,「造声」的结果,使人闻朗诵而起抗拒之心。

小孩子或青少年的声音,很容易训练,过程不要马上贯注感情或要求声艺技巧,首先大大方方,自然地朗读,把声音锻练得明亮,才教导如何掌握感情变化,无论任何诵材,在表达过程一定要令人听得自然舒服,所有美的东西离不开自然,朗诵艺术也应如此。

原文载于学校与家庭42期 11-2001


返回主页 返回本页首(演讲 朗诵艺术)

演讲偶拾

欢迎向网主发问或留言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