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与抽离

周惠娟


跟声乐系同学讲《演唱投入与抽离》课题。

甲同学:「演唱投入感情太多了,轮到唱第二首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曲目,很离摆脱开前一首歌的影子。」

乙同学:「主任老师常叮嘱我们歌唱时要有感情感性,同时亦须理性控制情绪,很艰难啊!」

丙同学:「听老师刚示范三首中国声乐作品,老师竟然一曲唱罢,不须要一杯茶功夫,便换转情绪演唱另一首不同风格歌曲,这功夫怎样练来?」

我:「听了多位同学的发言,我集中谈谈今天这个坐谈会主题。
首先讲投入演唱的先决条件:投入不是单指歌者用心注入感情,而是投入大量精神时间去啄磨消化歌曲的精神,艺术的属性,它所呈现的音色味道与画面等等,有了这个具体歌曲表现指引,然后用感情、感觉,以歌声讲情说事,过程没有完全个人情感,是个人转化为歌曲的主角,这是歌唱既有感性也具理性,能做到这功夫,也较容易抽离角色。

当一曲唱罢,也是曲中人物离开歌者,歌者亦离开歌曲情节。另一首歌开始,歌者感情再起波澜,那是因歌曲的情节所导致。」

丁:「很难做到啊!」

我:「是难一点,多多做学问,多多学习,多多锻炼,一定做得到的。」

甲同学:「刚才听老师演绎《多情的土地》和《古老的歌》,令我脑海呈现山川、原野、黄土、远古的画象,可以告诉我如何掌握歌唱语言?」

我:「把好吐字清晰关,中国语文字字有意有象,吐字不清便不能把意与象交待清楚,不清楚的吐字,只有音程迭荡,便减弱了言语说服力。」

乙同学:「用美声唱中国歌曲,很难把声音做到发声统一,同时又把字音、字形、字象做得天衣无缝 。」

我:「美声就是美好的声音,欧洲美声训练是以他们的言语和文字发声为依归,学西方的东西,不是硬套在中文方块象形文字,要吸收西方声乐优点来丰富我们的发声思路,同时亦须清醒地洞悉取人之长,不可能全盘照用,只能作借鉴。」

丙同学:「非常认同老师的话,去年经老师提点,我用功发展歌唱吐字共鸣和吐字器官,现在真的减少了演唱中国艺术作品时活像歌唱西方歌曲。」

我:「丙同学在德国修读欧洲声乐,声音很立体、很出、很有力度,但不能以此功夫来演绎中文语调,仍须扩展声线架构来应付我们文字的丰富多姿和色彩。
请丙同学再接再厉,努力研唱中国歌曲的艺术表现,下回再见面当有一番新修为。」

(本文节录自“谈谈笑笑-我手我写心 2016年4月18日”版内


返回主页

本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