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胜虚无

周惠娟


梁同学是业余粤剧演员,找我是因演出在即,唯声音却不管用。

请她唱一小段花旦唱腔,她的声音全系在颧鼻一带,声音细幼浅窄,气息由于声浅,呼吸局限在喉头,俗语所谓上气不接下气。

我:明天你要演出,不能改变你的发声方法,所有共鸣的训练,须要训练有时,才运用得好。
现在改变你的虚浮子喉演唱习惯,只会害你唱不出歌来。

梁:连说话都困难,唱歌更感吃力,我担心明天开不了声……

我:首先替你把颈部僵硬地方消肿,并使它松软一点,颈部有弹性会较容易发声。
此外;替你在发声共鸣做一些活动,和用手法舒缓发声区的紧迫情况,看是否对歌唱有助?

经过一轮放松发声共鸣的手法,请梁同学重复唱刚才的曲目。

她说松了些,气也通顺一些。

我:颈部减少肿胀,亦即减少呼吸的阻力。

梁同学:声音响了一点,吐字清了一点……

我:你的吐字器官很紧及收放不自如,发出的音色便暗哑,现在你的嘴巴张合自然一点,所以吐字会清楚一些,今天算是有收获了。

梁:讲话没那么辛苦。
请告诉如何找对歌唱位置?我看了很多教唱歌方法的书,但没找到好方法,你可以告诉我吗?

我:请不要胡乱想当然地尝试这共鸣那共鸣,或这个咽音那个头声,如你教学生,学问是从基础开始。
声音的共鸣基础缺乏,而去捕捉高腔高调,或抽扯口腔肌肉去造音弄色,这一切都令你声带肿胀气息凝滞。

梁同学:有大歌唱家说我天天在山头练声便音色通透圆润。

我:可想象得到,你会依法而行,请问可有成效?或声音越练越坏?

梁同学:越练越不听使用……

我:本来声音便很好的人,会因此方法令声音更宽更通透,可是你的声音太弱,和长期用错方法唱歌,已造成发声器官的障碍,在此情况底下,去想当然寻找歌唱位置,当然错上加错。

(本文节录自“谈谈笑笑-我手我写心 2015年10月2日”版内


返回主页

本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