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共鸣布局 |
周惠娟 |
歌唱发声问题,一直困扰不少爱唱歌人士。
学了两年声乐的妇人说:「我唱歌时,总是上气不接下气。」
「听出你是有底声的,应该可以一口气唱完一个句子,可否唱给我听听。」我答
她略耸双肩,然后用鼻和喉作一个深吸气,跟着把声音往鼻里推,声音没有站稳中声区的胸腔共鸣,已经是声从咽喉弱出,声弱气亦浅,声音没有从胸而出,也就没有空间给予声音有翻腾流过的位置。
换气和吸气,习惯抬胸耸肩,这样子会把肺腔压迫,喉咙气管相应收窄,如此索喉式吸气,气息短而迫促,唱不了整句,便缺气缺氧。
未能从胸腔送声,而把发声焦点放在鼻咽,声音肯定出自咽喉的假声区,用这方式发声,声音底子厚的,会发出亮丽清尖的歌声,原因是头声与口腔共鸣,引动了胸肺的共鸣承托,虽然歌者没有把歌声刻意自胸腔引动,但歌者讲话声音都是从胸从肺,很多出色的民族唱法歌者,虽然胸声用得不多,他们都拥有一定底声,否则,不可能发出尖而清亮的歌声。
反之;声音浅窄,歌唱时用假声和强调从鼻咽发音,这可容易唱伤声带,声音既不亮亦不清,因为缺乏自然的底声作为承托。
再说学了两年声乐的妇人,她虽有底声,但日常讲话没有充分发挥胸声,她常以虚声讲话。
平日胸声时常用之则顺,不用则失去弹性,当妇人歌唱时,胸腔发挥不到作用,光靠上共鸣,声音是僵硬无力的。
妇人请我带她唱几句小歌,我就用儿歌作导唱。
儿歌令妇人心情舒适自然,声音因不受歌词影响,心里没有波动,没有为情节而做声,对引导声音出落自然,有一定作用。
首先;我带出她的胸腔共鸣,跟着请她讲话亦需从中声区。讲顺了,开始歌声从胸发放。
「不许太刻意,望着我的指挥,不要想怎样把歌唱得美妙,放开心怀,一二三,由肺部放出第一声……」我说
她说想不到可以毋用急吸急呼地唱歌,气比平时耐用,声音亦觉舒服。
我回答:「这是歌唱有底声,有底声就有底气。歌唱用上胸肺,肺活量相应扩大,先把声音唱通、唱开、唱稳、唱顺,才追求歌声美妙!」
对于歌唱时,把用声焦点放在鼻咽,其实有对亦有错。
歌唱声音条件好,声音基础厚实,要追求歌唱轻重浓淡,长短有致,圆润贯通,那就要把头腔共鸣,胸腔共鸣连接得如鱼得水,头腔共鸣包括咽喉与鼻咽以及头颅骨架。
胸腔共鸣要与头腔连接,不是说可以便可以,要根据各人的发音生态,和心理条件,能够把这两个声区连结自如,歌唱时需细味鼻咽与咽喉之配合,成为胸肺共鸣上下对称的发声伙伴。
如果歌者声音基础不扎实,即共鸣与共鸣分布不平衡,在歌唱时把发声焦点放在鼻子,这样会犯了声质偏差,歌唱时出现太多鼻音毛病。
(本文节录自“谈谈笑笑-我手我写心 2010年6月28日”版内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