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上下對接

周惠娟


他們都是非常有潛質的歌唱學生,站在台上的我,為了解答問題,馬上走進聽講者當中,正好人數不多,方便清楚解答。

甲:「唱歌時覺得喉嚨拉得很緊,我的高音很出,老師批評我在嘶叫。」

甲同學聲音不俗,可惜沒有以「氣」送聲,而是「運」氣把聲音打出。以氣送聲要有良好發聲條件, 由頭腔、咽、喉、上下胸肺延至橫膈膜及小腹,這些地方若能做到有空間和彈性,氣便容易流暢地輸送。反之;這些發聲條件沒被建立,氣便沒法流暢。

甲同學用全真聲,即胸聲區部份歌唱,當唱至高音便得使勁力迫,聲音又硬又直,喉嚨扯僵了。

甲:「曾改用頭聲區來唱高音,可是聲音又虛又窄,多用此法,連真聲都變弱了。」

我不愛把頭聲區說是假聲區,頭腔是母音區,每個字必有母音及子音,子音區在基礎聲區,即胸腔共鳴,歌唱發聲要清楚地交待母音和子音,這是字正的原則。頭腔是高音區也是亮音位置,所謂亮者是指母音,如a、e、i、o,歌唱吐字要把這些音律唱得清晰亮麗,必須同時用上頭腔及胸腔,才呈現聲音的色澤。

光用胸腔,歌聲缺少光澤,光用頭聲俗稱假聲,聲音冷硬窄少。

言語的構成,是由母音和子音相互而成,如「媽(ma)」,m是子音,子音在胸腔著力,聲音便有力地穿過咽喉直上頭聲區,也是我所指的母音區域。

甲:「老師一邊講我一邊實習,開始有點感覺了,發聲沒有那麼抽扯。」

乙:「歌唱時,要求字正出來的聲音又扁又實,把嘴巴和口腔收圓來唱歌,聲音又變得有點不清,如何做到字正腔圓。」

乙要求的已經不是歌唱初階,她的問題從她發聲開始,已經出現了缺點。歌唱字正要求氣息可在胸腹上游,跟頭聲共鳴互動。氣息出處要循氣管道路,上共鳴與下共鳴對接著力點是鼻咽腔、口腔、聲帶、胸腹腔也是一線共通,不能或缺。

乙:「做不來,很玄啊!」

歌唱是跟人體各部份打交道的,人體有多麻煩,歌唱便出現相同的毛病,中國醫學老早便指出五臟皆有其聲,真偉大呀!

再細看乙同學圓著嘴,用氣在口腔及後咽𤩹歌唱,頭聲很濃很多泛音,是乙同學歌聲不清的原因。有些聲樂同學為了歌聲響亮,和對放鬆喉嚨或不用喉嚨唱歌的誤解,而出現太濃和太多泛音的情形,歌唱應隨字音變化,而調整嘴形,乃歌唱跟共鳴器官的關係。

歌唱不可能缺少喉嚨,不用它;只是提醒歌者不要牽動喉肌,但要喉肌發揮送氣的歌唱橋樑,即是說;歌唱送氣和發聲不要停在喉嚨聲音停在喉嚨,氣便堵塞了。氣送到鼻咽共鳴,這裡是很出色的換聲點,能做到,聲音便自如了。

說到底;字正腔圓,乃要求歌者把歌唱共鳴根基打好,再細意找出上、中、下共鳴與換聲位置。
歌唱人人有其優點和缺點,最後需要歌者自己去體會和糾正。

丙:「我常被人取笑歌聲不夠乾淨,又不夠穩定,怎辦?」

丙同學講話聲音局限喉嚨,要唱歌便覺力不從心,聲音不夠力不夠闊,便出現不乾淨和不穩毛病,首先把聲音共鳴基礎打好,再唱歌便理想多了。

同學們問平日有甚麼練聲方法,可以幫助上、中、下共鳴貫通?
告訴這些同學,聲音真的是不簡單的一門學問,每人都出現不一樣的發聲問題,很難三幾下工夫便把上、中、下共鳴貫通。

可以做的,而且安全的如:嘴巴含一大口氣,上牙關與下牙關上下在嘴唇閉合之下大口像吃東西,這可放鬆牙骹和咽喉。

在嘴嚼之時以一雙手輕拍胸膛和小腹,有助共鳴彈力,共鳴彈力增加,氣亦好些。
最後請各位多按摩頸喉,對護聲很管用。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5年3月30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