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與守護 |
周惠娟 |
一開腔唱歌,便可高唱低哦,聲音通達沒有發聲難度,這類人可謂鳳毛麟角非常罕見。
更多的歌者,面對聲音收放輕重連接,而大費神思,因而出現濫用聲音的現象。一首歌要有不同的音律,方能表現出情感的起伏,如大自然的律韻,有時溫和有時憤激,有時氣息晴朗,有時陰暗沉鬱,這就是歌曲的藝術味道,亦是其動人之處。
唱藝術歌曲,要是想當然的把歌力唱拖高壓低,那不是藝術,而是粗暴的歌唱較勁。
藝術是講究合理合度合情,高音是情緒的奔放,長音是感覺的延續,換言之;一首好歌要處處留神歌曲的裡外意境。
當然;在聲音彈性不足,聲音不夠實厚,要把藝術歌曲唱出味道,真的很不容易,尤其碰到音程突然轉高幾度,有些歌者會口腔開張,用強大的氣力力挺高音,這時的發聲管道失了立體的通鬆空間,因為力挺高音的時候,歌者已經斷開了正確的發聲通道,更多的是用上顎口腔空間,並且以丹田氣力衝咽喉而爆發的大聲亮音。
這類音色很散很多泛音,對聲音的損耗很大,亦離開藝術的情節處理。
唱歌一方面要專注感情表達,一方面要留神歌唱共鳴和吐字器官之相互呼應,要處處提高警惕,保持發聲管道之平衡,保持發聲器官的平正不歪位置。
歌唱時因情感拉動,令人不自覺減低對發聲平衡立體的監控力,聲音失了平衡,也就是發聲器官偏了位置,作為歌者,應培養這份聲音的自我觀照能力。共鳴器官,吐字器宫,呼吸器官,都有其住處,觀照這些歌唱管道是否各安其位,便是對自己的發聲有了妥善守護。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2年5月17日”版內
返回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