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圖則

周惠娟


歌唱家都強調歌聲要做到平均與統一,才可以把句子表達順暢,轉接有分寸,聲起聲落才見功夫。

有主張:要集中在頭部之鼻咽一帶,讓聲音直直地打從鼻咽腔奔流而出,這樣的聲音會傳遠亮麗。

有主張:氣沉丹田,把胸腔打開,喉頭亦要放鬆打開,聲音才不會卡住。

有主張:頭腔與胸腔須連成一體,歌唱時口內腔要上下有足夠高度和闊度,歌聲才容易一氣呵成自由發放。

有主張:把發聲焦點落在鼻咽與咽喉之處,繼而以腹肌之力,把氣直貫氣管與發聲區。出來的聲音是集中而有勁力。

我的主張:如要把歌唱藝術推到聲、色、藝的層次,那就須要聲音的素質與涵蓋面。

以演繹中國藝術歌曲作例子,聲音要有質感方可帶出文字的內容和內涵,飄薄的聲音,也就是沒底聲,沒有底聲的歌者,馬上用以上的各家主張,可謂成功者少,失敗者眾,要學有所得,應從個人發聲結構,作焦點攻克;所謂焦點攻克,就是清楚發聲與身體共鳴與相關之器官是否出現比例失衡的情形。不正其形,不把障礙排除,馬上採用任何發聲方法,都是枉然,甚至出現聲音僵著,氣息滯著,壞了喉嚨,失了嗓子之可能。

把歌聲建立至圓、通、達,那是須打造聲音的構建圖則。

1. 鼻要通

2. 上下顎;可以左右前後上下轉動,並且要有十足伸張彈性和能力。

3. 喉嚨保持彈性,讓咽喉保持健康。

4. 兩肩平正沒出現僵緊的情形。

5. 橫膈與胸肺互相動彈非常合拍,沒出現形體偏歪不正之象。

6. 腹部(丹田)收放有力,並且與胸肺相互合作,過程要有如魚得水之動感,即是這些部位訓練有素,有功底基礎。

7. 發聲在各部位都有了根基,這時應把以上各家的主張都要用上,才見聲藝好功夫。

唯應注意:不可把聲音只集中在某處,而是每部位都站穩崗位,聲從氣出,歌聲與氣流經胸、肺、咽、喉、鼻咽等連成立體陣線源源奔放出來。

8. 好的聲音,要有好的底聲基礎,不學是無術的,三言兩語難以蓋括,原因是聲隨人而成音,人的形象各有所長各有偏差,正聲須正形,正音須擴共鳴,以及訓練張合有道的吐字器官。

萬事俱備,聲音如何輸送,如何達至環環連接,路路暢通,那就靠歌者對自己的發聲管道有多深與精細的理解。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1年3月10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