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乏力乏美感

周惠娟


歌唱共鳴,其實是建立在人的身體架構,要符合歌唱所需,這些架構便要有一定的培訓。

試試留意優秀的歌唱家,他們的形神意態都比較寬鬆,所以當運腔轉調都是出落容易。

人體架構有韌力有彈性,如耕種,農夫在插秧之前,必須把田鋤鬆,乾瘦的泥土,無法種出好的農產品。

人體的彈性對歌唱也同樣起到一定的流暢作用,硬繃繃的共鳴,拉得像絃線般緊的嗓子,証明發聲條件的欠缺。

都市人的發聲共鳴偏弱,因而流行歌手的歌聲都是帶有小家子氣,聲音像蚊子的嗡嗡鳴叫,如何談上高唱入雲!

但聽時下流行歌手,為了避重就輕,一味唱些平、快、字多的歌,雖然易唱,但沒法令歌聲有發展,以歌就聲,以快歌掩蓋拖音乏力,都是歌者的悲哀權宜法。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7年7月6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