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色(之六)━━ 母语教学 |
周惠娟 |
|
|
||
母语教学是九七回归后的教育改革,它引起社会鼓噪和学界的混乱,是政府始料所不及。 母语教学的理念是对的,它针对香港人的中文水平日渐低落,和面对中国十三亿人口的言语统一沟通。 问题出现在改革来得太过“一刀切”,制定教育政策者忽略了香港人的心理和生活习惯。 香港被英国百年统治之下,已经适应了香港式的英治文化,它并不代表英国的教育方向,亦缺乏大英帝国的优秀教育政策,加上居港者大部份是中国人,换言之要香港「全英化」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全英化」,那么中国化一点点,如此下来就是今日的香港文化两头不到岸(指中文及英文)的局面。 文化低落有时亦和经济发达息息相关,所谓家穷出孝子,人穷勤读书。出生在安定家庭,要甚么便有甚么,很自然地以为可以不用耕耘也有收获。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语文表达能力下降的现象,所不同者,香港的教学是填鸭式,无论文、史、哲、数理化等,都只是点到即止。在塘水滚塘鱼的教育模式成长之香港人,今日的事实,其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政府97后马上来一招,母语教学,港人在97前连夜排队拿一个有英国气息的BNO护照,为的是怕香港变成大陆化,其实是怕昔日文革和清算的历史经验。 当政府要母语教育,连平日提起读英文头痛的父母及子女都怕得以为不用英文教学那有出头之日的恐惧心态。(纵使明白子女在堂上常听不懂用英文讲课)此外,港人误解以母语教学,便令孩子丧失英语学习机会。如果教统局打出双语教学,是否会好一点? 可能亦会在日后被人责骂;“看这些大官员,明知大陆已非无产阶级又红又专吃大镬饭时代,为甚么不早一些把我们香人的普通话和中文水准提高?害得我们比不上英、美、法、德的一些打入大陆市场高级白领,他们竟然能讲中文……况且,如果港人中文好,对英语理解会更得心应手,香港政府太岂有此理事!!!”。 香港人的可爱是不爱转弯抹角,有幸当上港府官员,倒要珍惜这个黄金机会,正所谓真金不怕洪炉火,能接受到港人的考验,马上变身为智仁勇之大政治家或香港精英。 (本文节录自“谈谈笑笑-我手我写心 2003年2月26日”版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