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氣息的深圳特區

周惠娟

深圳是一個快速成長的經濟特區,列為中國大陸商業城市的模範。在鄧小平打出經濟開放政策口號的短短十年內,由一個落後的市鎮蛻變為鄰近香港的商業都市。市內現代化建築如商業中心、大酒店、商場、住宅樓宇等,意味著一股活躍的經濟動力。

市民生活水準之高應列為大陸之冠,娛樂場所如:酒樓、歌廳、卡拉OK、酒吧、哥爾夫球場等。總而言之,凡資本主義國家有的享樂地方,在深圳也逐步擁有。可惜,那裡卻給我有種乾涸的感覺,直覺和視覺上,深圳是一個暴發城市。在那裡我不願意在街上溜達,周遭環境搶錢味很濃,街上煙塵滾滾,樹木甚少,往來的行人形形式式來自不同的省份,有人稱之為「過江龍鳳」。

深圳真的像一個驛站,一個供人得到機會賺錢的驛站,人們只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便返回老家。

在上海雖然人口很多,很多建設不如深圳,交通亦非常混亂,但是每當漫步街頭,我呼吸到一分不經意的文化氣息。人們的衣飾打扮雖然沒有深圳的多姿多彩,但分寸有度搭配得宜,談笑自然有禮,就算偶爾迎面而來的騎腳踏車的男女,他們舉手投足有份教養的形態。尤其四十歲之內的上海人,少了老一輩的海派味,卻多了一分自然,但又承接了上一代的講究傳統。

有時文化氣息不一定憑藉畫廊、劇院、博物館和音樂廳來標榜,人的內在素養亦可為環境凝聚出文化氣氛,這是人的無形動力。

深圳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各類精英雲集,從商從政者不乏高級知識分子,亦有不少教授學者藝術家來到這裡,就算是紅燈區的小姐,不少是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但就缺乏和製造不出文化味來,有的是搶錢味。當然搶錢有合法的和非法的,非法的如打荷包,端的是藝高膽大,筆者也是其中受害者。地點:羅湖交通樓,時間:光天白日,環境:有警察看守。半非法的,明搶暗盜。合法的,抓準時機賺其大錢。其拚搏精神與香港比較,香港人就斯文得多了,深圳的中國人則痕跡盡顯,聲大夾惡。

就這問題跟一位深圳朋友談及,奇怪深圳竟是一個有經濟但沒有文化的特區?可是經朋友一席話,我開始有點體會,深圳原是一個很窮的市鎮,這裡的居民俗稱土著。突然一夜間由丫環變了小姐,是由於靠近香港,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及政治條件,一切都是異數。

深圳彷如理想的移民地,或淘金園,政府要大力發展這地方的經濟,各地湧來的精英及勞工,目的是找機會賺錢,他們沒有歸屬感,是流動的人物、人才和人力。

這使我想起本月初深圳的士司機罷工事件,之前,我在深圳乘坐的士回辦事處,那位的士司機很有禮貌,沒有投訴我的路程近,我當時舒了口氣。對他說像這樣公平的司機,在深圳確屬罕見,他們都是兇兇的開天殺價,還埋怨路途太近。他告訴我,他們亦有難言之處,因的士老闆不斷加租,為了這件事,他們正準備罷工,要我在三號不要來深圳。

其是惡性循環;起初的士司機老是向香港及外來乘客開天殺價,那些的士老闆們看在眼內,那有嫌錢多之理,反正又沒有明文規定不准加價。

也許那裡只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目的」城市,可以讓人們多達到目的是好事,中國人亦窮得太久了,賺錢是當前急務。

我對那位深圳朋友說,雖然如此,深圳政府可以把眼光和目標推高一點和遠一點,就是將一個開始有規模的經濟特區同時發展文化和提高該地的氣質。

朋友只是說還是先把經濟搞上去,才是現時迫切要走的路。突然我醒覺到中國大陸現時仍沒有可以給文化藝術自由的氣候和土壤,朋友的見解是慢慢來,中國大陸病得太久了,需要一步一步讓它健康起來,一下子要求太多是會出亂子的。我無言,也許在全面經濟掛帥底下會衍生另一種新的程序和文化氣候。我默默祝福!

原文載於香港聯合報20-3-1994


返回主頁

本頁首(網主網眼)

歡迎與網主交流意見和心得歡迎到交流站暢談

其他有關連結: 深圳人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