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的吶喊 |
周惠娟 |
朋友從深圳打來長途電話,劈頭一句:「我快悶壞了。」類似的說話我不止一次聽到,他們很多都是受過大學教育前來深圳發展的人,而且有相當不錯的經濟基礎。 總覺得深圳是一個畸型的經濟特區,最近又得到進一步證實。那裡有的是現代化而沒有現代文明,文化藝術氣息在深圳只是字典上的名詞。有一切現代化的設施而文化追不上,會使人的情緒上及心態上不平衡,這種感覺,我越來越意識到。 那裡有文化有經濟能力的人為數不少,一個一個單身貴族會所應運而生。我曾經往這類會所參觀,裡面可以焗桑拿、健身、卡拉OK、飲酒、跳舞等。有些人表現得非常低級庸俗,有些人正在專心做運動,有些人靜靜坐著,手中拿著半杯洋酒,我突然呼吸到深圳的單調。 凡經濟發達的地方,色情事業亦相應旺盛。在深圳可以說得上舉目不乏紅燈地帶,可以說是到了氾濫的地步。從另一角度看,它是一個充滿罪惡,但同時亦是充滿動力的城市。人們拼命賺錢,亦拼命花錢。換言之是只有麻醉性的娛樂,而沒有精神上、靈性上的舒緩。我常聽到很多當地人說深圳沒有好男女,其實是那地方沒有平衡發展其經濟特區特色,給人錯覺的是,男的統是奸商或貪官污吏,或流亡盜賊;女的凡有姿色及打扮入時的,多為有錢人黑市夫人,或是娼妓。 朋友告訴我,在深圳近日不想跟朋友在一些娛樂場所出現,那些深圳男人總以為穿著入時的都是出來走動的女人,有時在高級一些酒店咖啡室,常遭受一些男人前來搭訕,反之女的亦認為深圳男人都是滿身銅臭的好色之徒。 很多來自不同省份的人,初來深圳那充滿著金錢與罪惡的地方,人的性格不自覺地隨著社會大氣候轉變了,一位下海文人無奈地對我說,「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大了。」 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人類原始社會是食色行頭的,人類智慧的發展是食色之不足,而後文化藝術音樂等補充人類精神之所需。 深圳地區湧現了好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有錢寂寞人,在剛到那裡尋機會狠勁賺錢的時期,這特區是令到他們有一種道德解放的自由感,男女關係及道德觀念像是有了新的出路,一切以個人感受為主,但官能上的享受,到了一段時候,知識分子始終是需要精神生活的。 為了這問號,我曾經問他們為什麼不跟其他同等文化及愛好的人交往,得來的答案是:深圳沒有文化藝術的中心場所,亦沒有文化藝術交流的活動,沒有可以令人共同享受高層次的地方。 我又奇怪的問他們,錢賺得不少了,為什麼不返回自己家鄉去,如:北京、上海。原來他們都習慣了深圳的生活動感節奏及現代化,回北京、上海,雖然文化氣息比深圳好多了,但那裡的文化色彩是褪色及僵硬的,已經跟他們思想有了一大段距離。 想起了深圳一位官員對我說:先把經濟弄好,文化藝術以後才說。去年我只覺得深圳是一個很乾涸的市鎮,現在是一個畸型城市。 既要將現代化繼續推上去,卻又不讓現代文明思想及文化同步前進,人的精神狀態受制於社會局限,就如一棵大樹一方面要它壯大生長,另一方面卻不給樹有空間開枝散葉,這是違反了自然生態,是不健全的發展方針。 深圳這個最早發跡的經濟特區,很值得把它作為中國大陸文化經濟的發展樣本,要把中國變為新加坡是不可能的。 從這些人的言語,使我意識到深圳有很多人在享受到現代化生活,其實思想亦起了一定的改變,教育程度越高,對文明思想及文化生活要求越切,很可惜政府政策還是專制保守,真是中國人的悲哀。 原文載於香港聯合報28-6-1994 |
返回主頁 |
其他有關連結: | 沒有文化氣息的深圳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