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天才多短寿 《魅、怀念、吴诸珊》观后感 |
周惠娟 |
第十五屈亚洲艺术节,对国际华人编舞家吴诸珊的宣传算是非常积极。由香港芭蕾舞团与新加坡舞蹈剧场合演两场;《魅、怀念、吴诸珊》,我看了十一月十一日首晚演出,之前对于吴氏的编舞是完全陌生的,那是拜传媒之赐,为的是欲窥这位编舞家仅三十九岁便告别尘世,份属于天才气短,或如身边一些朋友,很年轻便死去。他们既非天才,也不是冒险家,只是生命要结束时,是那么突然与无奈。
吴诸珊的舞,脱胎自芭蕾舞而不受制于芭蕾舞的框框,但又有别于时下好些现代舞之缺乏「舞」味和「舞」的美感。他编的舞充满诗意、灵性、精密的结构感,有点像巴赫的音乐规律,但没有巴赫那份深厚的内聚力,而是纵横交错,旋转穿插所呈现的如泉灵感,彷如不断颠动翅膀的鸟,自由带有神经质。当然,要表达吴诸珊的舞,一定扎实的舞蹈根基和揉合古典与现代的艺术表达力。
场刊上说:「吴诸珊出生于新加坡,年仅十岁便进入新加坡芭蕾舞学院研习舞蹈,至中学、大学,从未间断。他毕业于新加坡大学,在取得生物化学的学士学位后,决定专注发展自己的舞蹈事业。」
相信吴氏因为修读的是生物化学,虽然他的舞是充满丰富的想像力,但舞的编排结构,在表现出其对空间调配有很精确的数学理念,变化多端的舞姿、舞蹈构图,光是靠艺术感和灵感是不行的,该晚演出的有:天堂之鸟、微昏、魅幻领域。我在台下仔细观赏并推想他的编舞意图,介乎写实与抽象,舞的进行不是层叠推进,而是流星形 ━━ 一飞即过,或复杂的结网穿插手法构成一幕一幕亦古亦今亦中亦西,亦写实亦印象的舞台视觉效果。
我衷心承认吴诸珊是天才编舞家,一、他的舞变化万千,舞者有表演空间,使人能产生视觉上的美感。二、「舞」渗出了近代舞的美学品味。三、很有「舞」味。
当然看「吴」的作品还是头一次,说不上有太多了解,但一份强烈的体会是,他的舞略带狂傲,唯其气质独特,可惜缺乏张力和厚重,大概三十九年的生命是他的一个数字罢!
第一节《天堂之鸟》(由新加坡舞蹈剧场演出)开始至中间节奏紧凑,画面充满「舞」艺,把我带入了纯舞的艺术境界,舞蹈员的技术不错,可惜感情和内心视象不够深刻和不够奔放,但肢体表现不俗。可惜的是舞蹈埸面后继乏力,音乐是用阿根廷作曲家亚尔拔图、真拿斯泰那的《竖琴协奏曲》为配乐,开始听时,觉得很有意境,多听了则空洞无味。
第二节《微昏》,香港芭蕾舞团首次演出。舞台布景灯光服装音乐等都不俗,舞是揉合情、意景。有西方「情」的抽象表达,和东方水墨意境的谐和美。也许是首演罢,舞者跳不出感觉和寓意,双人舞跳来有欠默契和表现生硬。
第三节《魅幻领域》,香港芭蕾舞团及新加坡舞蹈剧场联合演出。一九八六年二月六日由华盛顿芭蕾舞团首演,是吴诸珊去世之前一年的作品。
舞的英文字是(Unknown Territory)。不知名的领域大概是吴氏的宇宙思想罢,是描写一对男女结合的种种过程,甚富寓意和幽默感,其中有三个很令人发噱和深省的表达手法是由一群人把准新娘身上的束缚「布」彻底解开,然后新郎新娘一个追逐,另一个挑逗的跳出各种结婚礼仪,在过程中又再被布缠缚,最后是婚仪,一条长长红布,男女各执一端,然后一个舞者在红布中间切断,新郎新娘各循相反方向走去,没有留下任何情绪上的痕迹,由人自由联想。
整个过程还是有欠默契,男人跳得呆板没有感情,女人则表达了挑逗过程的东方女性既含蓄却略带风骚的神韵。因坐得较前,每位舞蹈员的举手投足,都能清楚可见。
吴诸珊的舞需要用大同世界的心灵去领略,他的表现层面是东方也是西方的,可赞叹的是 ━━ 那么自然和谐。
原文载于星岛日报2-12-1994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