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玲、阮兆辉对谈点滴

周惠娟


三月十八日晚在城大听了裴艳玲和阮兆辉的艺术讲座,南腔北调各自精采。

城市大学近期经常举办一些文化艺术讲座,在现今功利主义社会,这类非常重要却又被忽略的活动,犹如一道平衡「人心趋向机械与浅薄」的润化剂。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文化艺术是点滴见功夫的学问,但愿我们的社会商业与文化并进。

裴、阮俩位老师慨叹好的东西却正在慢慢流失了!

真的,中国人的社会不大看重艺术,又认为艺术只是吟风弄月,高调而不切实际。当我们的电视剧、流行曲却走向残暴不仁、飘忽灰暗,时下大部分歌词台词不堪入耳,作为现代人,是否甘愿如斯素质?可悲者是,作曲家编剧家却非以此「符」不足以吸引观众,也就如此地干涸了香港文化艺术。

当然有甚么观众便有甚么制作,但人始终需要不同层次多元文化艺术平衡的,这样人心方可得到休养生息,不容易走向极端和偏差。

裴老师和阮老师的对谈,他们的话题内容丰富,理性、感性、评论性穿插整个讲座。两位的舞台艺术修为根基深厚,他们带出的话题,令人对戏曲表演多作深层认识,反思文化艺术之低落实非港人之福,从广义说 ━━ 非中国人之福。

裴艳玲说:「我来了香港,到处找剧看,亦看了很多录影带,唉!好好的香港,又有这么好的条件,为甚么只拿出这些东西来?我是很坦率地说。」

其实这种现象出现在很多先进发达国家,香港只是更为严重,无他,是殖民制度与商业文化底下之结晶品。

有良知的艺人很少,有良知加努力不懈者更少,除了自我完善更为艺术推上高层次者少之又少,阮兆辉一段话,真的语重深长 ━━

「观众的掌声,往往真的把艺人宠坏,有时我在想,观众取张戏票入埸??,在戏院里坐上几小时,到底我带了些甚么给观众?不怕对你们说,当听到掌声,有时实在不敢抬起头望观众,因为声掌来得太惯性了,是否观众真的这样子盲目?这几年因推广及发展一些戏曲,当中使我觉得 ━━ 好惨、好惨,就是原来我们整个社会,应该说包括整个中国制度社会是没有给艺术有清楚定位……」

观众静静在听 ━━ 动容的静默。

原文载于教协报 游于艺10-5-1999


返回主页

回艺评页首

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欢迎交流您的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