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过后没有柔情是躁火而已

━━《奥赛罗》观后

周惠娟


记得去年九月欣赏卢景文导演《荷夫曼的故事》,给我留下一个很新鲜的印象。卢景文是以外国表演艺术家为骨、本地艺术家为干的手法搞歌剧,既可减少经费开支,也可让本港的表演者同场吸收别人的长处。而很多临时招募的闲角,虽是一身外国人的装扮,过埸走位及歌唱时的神态,都看出导演下过一番苦心的。

我是抱着同样心情看二十一日晚的歌剧,很可惜,整个演出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不协调,只有三数个演员「努力演出」。音乐节奏过快了,我看到男女主角都唱得很吃力,动感太多了,整个戏只有张力而无弹性、没有空间、没有停顿,令人心儿紧张。

四幕中,除了最后一幕较令我投入,其余都无法集中精神。

我觉得《奥赛罗》总括来说有几点失败之处:

一  布景,例如第二场,将军府的布景轮廓有气势,可是正中的一张屏帐就大煞风景,显得小家气了。此外,第四幕,若明若暗的灯光照射《奥赛罗》的妻子「德丝黛梦娜」的睡床,就有一份凄凉冷寂的味道,坏的是,舞台左右两张安放蜡烛的几台,就儿戏了一点,尤其舞台左方的一张,是给女主角作最后绝唱及最后祈祷的道具,它应起绿叶之功;亦即是物件陪衬气氛的效果。可惜导演忽略了。

二  虽然改编了歌剧,但「威尔第」的音乐明显地与莎士比亚互相辉映,互相呼吸。然而表演服饰只有奥赛罗有莎剧的气派。

女主角的服饰就显得缺乏特质,服装无论色调配搭都平凡,其实女主角身材面貌都很不错,现在还算穿着得好看,但只是一般的人物,照理能令一位百战归来的英雄人物情倾梦萦,而且妒火烧心,我看在服饰无论颜色格调都须考究,目的是能表达女主角的慑人魅力及其高贵气质,而且这都是增强女主角的角式说服力和舞台自信。

三  闲角走位混乱,站立不自然,且有衣冠不整之弊,空间感不足,挤在一起,连观众也觉紧迫,压迫感很重。

四  为了营造气氛,整出歌剧都是外在多于内在,只有一味刚阳气地表现爱与妒与恨,没有轻下来交代内心的凌乱、柔情与挣扎。

奥赛罗太多粗鲁举动了,一听谗言便马上把东西摔地,在演唱方面火爆得很;女主角亦犯同样毛病。所不同者;女主角犯的不是粗鲁,而是过分呐喊出心中的爱情,令人只觉号啕的一遍哀伤,而缺乏荡气回肠,因缺少柔情与荡气,所以变得张力过重。激情过后没有柔情,激情就不是激情,而是躁火了。

女主角诺丹蕾声线有情,可能整出歌剧节奏太紧张罢,唱来很费劲和有些黯哑。

演《依阿高》男中音古契尼尔,看来已出尽浑身解数演译「威尔第」音乐歌曲里、「莎士比亚」笔下悲剧人物,但太着痕迹了,像小丑般在台上跳来跳去,我不知是导演的意思,还是表演者对角式的理解。

莫华伦演的卡西欧,高音遍达;音色宏亮唯内在不足;以一位中国人来说,他的举手投足显然已达到形同外国人,但太刻意了,欠一点自然。

五  在音乐方面未能发挥到「威尔第」的歌剧精神,缺少内涵和美感,因演奏过度着眼于震撼力,反而破格,只可以说是有力度而无深度。

易地而处,假如我是女主角或其他角色,置身一个不甚协调的场景,很可能为了带动舞台的气氛和吸引观众投入,也会不期然加强表演表情和方式,在这因果底下:音乐、歌唱、表演都一起加强变快。

也许卢景文兼顾得太多了,集布景、服饰、导演于一成三边不讨好的现象。作为卢先生的观众,作为爱好歌剧的欣赏者,我是以诚恳的笔触:「我手写我心」。

原文载于信报24-11-1992


返回主页

回艺评页首

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欢迎交流您的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