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艺术的魅力

周惠娟


「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

看梅兰芳年轻时的舞台造型照片,禁不住冲口而出━━了不起的审美触觉,真大艺术家也。

今年是梅兰芳一百周年纪念,此地有他的挚友八十高龄京曲名票包幼蝶带领其学生演出两场梅派折子戏和两次讲座,梅兰芳所创造的梅派京剧艺术未能有系统的作出研究讨论和推介,实在是艺术界和学术界的遗漏和损失。

跟包幼蝶老师学习了一段时期京曲,开始感觉到梅兰芳的艺术涉猎层面丰富,细致有生趣的表演方式和层叠推进的舞台魅力,和他取众多艺术之长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梅兰芳九岁开始学习京剧「青衣」,十一岁登台,十四岁(一九○七年)搭「喜连成」科班演出,一九一二年之后,他一面学习传统,一面努力革新,曾编演了时装戏和古装新剧,并创造了京剧「旦行」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能成为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梅兰芳具备了文学、音乐、舞蹈、书法、国画、武术等修为并且吸纳别的国家的表演长处。他博古通今,有不凡的气质和气节以及对艺术高度的感知和感觉能力。在抗日期间,梅兰芳在上海蓄须辍演,为了生活,他以绘画自给,直至抗战胜利,重返舞台。

在他总结自己的表演艺术文章,字里行间跳跃出一位晶莹的艺术家的心灵,就如他的表演艺术,不是夸大取宠式的,是有感情、有深度、对艺术醉心和献身精神的,其所表现的胸襟见识,足以令后学作为宝贵借鉴。

曾经一再思索,甚么是梅派艺术?他的艺术特点和焦点在那里?经过一番探究工夫,总算感觉了些其精神之所在,也许可作一点粗略概括━━

梅派艺术是严格的审美判断,它所包含的是服饰美、唱腔美、身段美、表演美、舞台气氛和布局的整体美。

焦点是将所有的旦角人情化、感情化、理性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人物。而特点是反覆把戏中人物试炼成为具有艺术观赏价值,以及发挥角式感染力和表演魅力。

艺术家如果满脑子密谋成名成家,其所表现的行径必然是怪异、媚俗的。梅兰芳的伟大是对艺术全情投入,并且有入虎穴得虎子的探索、毅力和气魄。他欣赏不同的表演派别,并吸纳他人之所长,他说:「我提倡昆曲的动机有两点:一、昆曲具有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尤其是歌舞并重,二、有许多老前辈们对昆曲的衰落失传认为是戏曲的一种极大损失。」又说:「我从演青衣、闺门旦,进展到演贴旦、刀马旦、排演时装戏、学习昆曲这几个时期,在表演艺术上,比以前已经丰富多了,我就在这基础上,大胆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因为对艺术的胆大心细和对艺术的尊重,结果梅派艺术起了彩色斑斓的表演成就。

梅兰芳(后)

读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面对照他的人物剧照,一方面哼几句京调,我像上了一次覆一次的艺术与创作课程。大家风范,除了高超技艺,同时需拥有气度,敏锐的事物悟性和倡导精神。

梅兰芳眼见自辛亥革命以后,只重唱的青衣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要求,于是参考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把身段、表演和武术也相应纳入京戏的规范。如霸王别姬的剑舞,是把京剧「鸿门宴」和群英会的舞剑,还有「卖马当」的舞舞蹈加以提炼变化,同时吸取武术中的剑法汇合编制而成的。

梅兰芳在他艺术有生之年恒久贯彻━━边学边演边变通的宗旨,同时自国画、书法、诗歌、文学等取得灵感。他说:「麻姑献寿」的袖舞,是从成语「长袖善舞」中体会出来的。古代有一种以袖子为主的舞蹈,而根据旦角的手袖动作研究出这种袖舞。

这使我感慨现代一些艺术改革者的「脱水」式大刀阔斧手法和一些不学无术的创新者,结果是左改右改,左创新右创新,恐怕连青春都浪费了。

梅兰芳塑造旦角的成功,除了表演艺术精湛优美之外,最要紧是掌准了女性的神韵和意态美,看了他一帧二十多岁时拍下的游园惊梦女主角杜丽娘剧照,那种不可方物的美丽造像,还不足以令我心弦紧扣。击我心是那份眉目及面部神韵,脱俗而多情,举手投足间悠悠体现出中国女性的扶风飘逸形态。

如果不是下了一定的人物揣摩工夫和配以学养修为,梅兰芳的杜丽娘只是美女一名而已。

从「梅兰芳」的札记和包幼蝶的口述,他是一位真正具备了艺术良知的苦行者。对艺术推动改良作出客观而有见地的实际行动,这一切除了天份还有赖于勤奋好学。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可以具势利心大言改革提升,只有用纯朴真切的态度去感觉艺术的进退取舍,并且以欣赏之心灵把好的艺术一代一代承传下去。

包幼蝶说梅兰芳的改革是京剧表演艺术的伟大延续,我亦有此同感。

原文载于香港联合报24-4-1994


其他有关连结:

访包幼蝶、京剧发烧友毛俊辉

返回主页

回艺评页首

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欢迎交流您的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