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

周惠娟


《中国新音乐史论》(下简称史论)是刘靖之教授经过十多年的思考、研究而写成的。内容包括他先后组织了五次「新音乐史研讨会」、七次与新音乐有关的专题研讨会,当中有专题讨论一九四九年以后新音乐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发展。台湾《音乐时代》杂志总编辑杨忠衡在《史论》的一段引言:

「史」是智慧成果、经验累积,像人的「记忆」;不读史,不知道自己所从何来,将往何处。现代中国人写史极难,因为到世纪末,人心还在反覆,价值观还在改变,政治与音乐如影随形,历史真相还有太多疑云。眼见世纪将尽,百年华人新音乐愈看愈糊涂,再不整理,下世纪中国音乐史真确性将如同一部《西游记》,扑朔迷离不逊《罗生门》。

一个民族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影响力,全取决于文化的基因。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也标记着多少风霜、多少变数,文、史、哲、诗、书、画、武术、宗教、经济、建筑、军事等,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然而音乐方面就大为逊色了。

为甚么要有音乐?因它填补了文字及言语所不能表达之奥妙,亦所谓「弦外之音」。中国历古已来对音乐有着很多道德的克制,有所谓靡靡之音乱人心性之说,音乐家画地为牢,在「不逾矩」的大前题底下,音乐艺术又焉能伟大起来?

发展任何一门艺术,「尊重与重视」为首要条件。

《史论》分上下两册,广泛而详尽的史料,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而立论之风格,纵横交错,又「勇」又「敢」,没有顾「左右」两岸之政治因素而「言他」。读其论着,读者可能会感受到电光火石之冲击,笔到之处,有时教人刺痛,或气得头顶冒烟,可是又令人不得不平下常心,痛思中国音乐之过去与未来。

《史论》,不是一部绝对真理的音乐史册,但它的严谨丰富、则绝对成为中、港、台、海外华人,为中国音乐作出供献的一部音乐「史鉴」。

很喜欢《史论》的第五章:国共内战时期和建国后的十七年的新音乐教育与创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么一个历史事实: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现代化是从移植欧洲音乐开始的,而不是扎根于中国传统和民间音乐。中国音乐界一直在讨论如何使『新音乐』民族化,而忽略了如何使中国传统音乐『现代化』━━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与道路。」(491)

政治与音乐、文化思想与音乐、经济与音乐,是为中国近百年来的音乐取向。读者可从中作不同深浅的领略和探索。

原文载于《教协报》游于艺1-2-1999


返回主页

回艺评页首

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欢迎交流您的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