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引

周惠娟

歌唱老师谈论学生上课表现,她说有些修读音乐艺术的同学,唱起歌来竟然没一点儿艺术味,要他们投进歌词的意境,和音乐的情绪,他们总没法表达得了,唱出来照样干巴巴的,一位为人师表学员,刚刚写完音乐艺术论文,应该对艺术表现有一定的分寸吧,可惜她没法演绎歌词的情、意、景。

听了老师的说话,我想起了一些诗人示范朗诵自己的作品,结果给人觉得诗没有诗味,彷如淡开水的情节,因为诗人的声音没有艺术的声情婉转,亦没有创造出诗文的内在呼唤,一些好的句子,都被平铺直述的朗诵声调读「死」了。

老师甚为惊异,她认为诗人既然能够写出好诗,由他自己去演绎,不是最有表达力和说服力吗?

我的所知是:诗人只是精于文句的操控,他们用词遣句得知分寸,但朗诵是声音的表达艺术,一个好句子,如以板板呆呆的声音读诵,好的诗文意境亦被破坏了。

诗人诵诗;常常以为沉下声线或苦着嗓子,便是诗歌的郁郁情怀,诗人只是用想当然的「想」去努力把自己的诗歌朗诵,可惜观众的反应是:「他们」像和尚诵经。不学无术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老师认为诗人演绎自己的作品,总有其真实感吧。

我说诗人不善声音表演的表演建筑美感,他们对声音线条分布和音色强弱光暗,掌握得没啥安排,如伟大歌唱家如果不擅长写作,请他们写艺术分析,亦是一团糟和浅白无章法。

老师摇摇头叹息现代人不用心去感觉,去知道如何投入歌词。

我同意老师的讲法,不过大部份学唱歌的人士,都有感「感觉」之难以触摸,退一步说,学歌唱艺术如果由老师导引甚么音色表现甚么情绪,以及用怎样的声音做出强弱缓急以达到艺术的感染效果,这样对学生来说是艺术的入门台阶,有了一定的艺术分析,因心中有了感受,亦知道歌唱的艺术表达方向,因过了如何表达这关口,再做到全情「投入」,便容易多了。

当然能够「投入」情、意、景,出来的东西才有代表性,不能「投入」作品之内,亦不能表演淋漓尽致。

不过要分析清楚「投入」作品,并不代表艺术境界,「投入」如果捉错用神,「投入」变了滥用感情,滥用意象。

唱一首歌,首先明确知道歌词写的是甚么,再订立表达的方寸,当然音乐的旋律要懂得掌握,和清楚音乐与歌词之互相关系。

艺术导引好比学校的启蒙老师,有时须要像教学生写字,首先正其笔划,再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讲解文章,让学生文思进步,便要分析文章结构、用字用句等。

艺术导引;是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举足轻重环节,亦是艺术老师的重要课题。

(本版原文节录自“谈谈笑笑-我手我写心 2006年8月24日”版内)

返回主页 本页首(艺术与教育) 回应请到交流站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权由周惠娟艺术创作室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