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概念化课程

周惠娟

有很多的意念有很多的意图,有很多七彩斑斓的联想……

作为文化艺术课程设计者,都会经历过设计花款化的阶段,尤其是在多媒体文化冲击底下,往往就一个课题,为了增强卖点和吸引力,把课题的名字来一个「贴身引诱」;例如:成人钢琴与气质互动研习班。

单看这个课题,真的有创意和想像力,亦正中了繁忙社会人士对美和修养急速求成的欲求。

学钢琴;非吾所欲也!有气质;乃吾所欲求!

问题是这类课程是否站得住脚?文化艺术是香港社会当前的话题,少玩些花样,多做些扎实功夫,总比借用一些吸引字句,来得充实、有生命力和持久力。

(本版原文节录自“谈谈笑笑-我手我写心 2004年10月25日”版内)

返回主页 本页首(艺术与教育) 回应请到交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