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音樂路遠 |
周惠娟 |
||
上星期跟我的聲樂老師談到近代音樂的創作調性和旋律問題,老師無可奈何地說:「也許我老了,沒法理解近代音樂,亦聽不入耳……」我說:「曾以客觀的心態聽近代作家們的作品,無調性,無旋律,一切都來得那麼隨意,音樂織體 非常自由,轉接間是突然嘶裂破碎之音,我明白作者要擺脫作曲規條,但由於雜與散,反而限制了音樂的廣闊和包容力量,例如近代音樂的調性和舖排,是不斷抽搐音符,再快速收音,然後排山倒海的自由長短彈跳節拍,太無規距,方圓不立,我覺得反製造了大量噪音。 古琴其實最是具備近代音樂的特色和調性,古琴不會出現噪音,因為古琴音樂是有調性,它的音樂織體奧妙在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音與音之交替是在規律中綻放不規則的揉絃和泛音,而收放之間,有它的諧和音樂建築學問。 無論用何種音樂觀念,我認為音樂的織體結構離不開音樂的建築織體和人所接納的聲音平衡心理因素。」 老師笑言:「你倒用詞恰當去說問題……」 |
|||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5年12月13日”版內) | |||
返回主頁 | 本頁首(藝術與教育) | 回應請到交流站 |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