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聲音

周惠娟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聲音是情緒的傳達器。

上星期五是跟教協合辦的「教師聲線護理訓練班」最後一堂課。一位年輕老師很憂心地說:「我好驚,下星期要作講書示範,我怕咬字不正,言語不清,又怕聲音到時失去控制,更怕......」

聽了她的說話,我馬上用這位女同學的講話表情和聲調節奏重演一遍她的說話表現,因為她的百般憂慮,果然聲音不斷向上提,把練開了的音亮都壓制了,聲音因受壓而使 到言語不明朗,中聲區即胸聲部位用不上,而令吐字因快速變得混淆不清,為甚麼會如此?理由是發聲集中喉嚨及口腔部份所引致。

我用她的說話方式,引起在坐老師的共鳴,跟著我問她:「記得第一堂因連講話都沒聲沒氣,妳告訴我教學很吃力,校長要妳趕快把聲音練好嗎?現在聲音是否響亮了很多?」她說:「是的,但我怕咬字不清,怕臨場用不上現有的聲音,怕校長不滿意,我的校長要求很嚴的。」

我連忙回答:「記著自己來上堂之目的是希望有聲,可以講書自如,校長亦要求妳教書要有聲,現在都實現了,請告訴校長妳依她吩咐練大了聲音,至於咬字清楚,首先發聲共鳴用得通順了,才去糾正吐字問題,急是急不來的,何況當妳說話時有信心,沒有剛才的把言語緊張兮兮的不斷爆發,人放平了連說話也清楚多了。給自己一個進步的空間,才五堂已經達成初步願望,很好了,讚讚自己的誠則靈,如果校長說妳不夠好,請告訴他--校長,你要求我有聲,聽;我有聲了,我會繼續努力的,請放心!」

經過一番輔導,這位老師學生開心了,說話也清楚明亮多了,次日電郵給我,要我放心,她定然常常記著要「笑」,還滿有信心在進階班取得好成績。

這就是我對聲音與健康的理解,教學生護聲練聲,還得明白他們的生理及心理故障,很多時因一些行為習慣,形成說話的種種不良發聲後遺症,而情緒亦是令到聲音沙啞或失聲的因素之一,當我們氣急心躁,又不懂得聲音之操控,一味任由聲音跟著情緒走,這是很傷聲帶的。

我常常建議教師及職業用聲者要「笑」,「笑」不但令人心情舒暢,而且有助人體血氣運行,「笑」更可以令發聲共鳴多點彈性及有空間感。

此外;每晚洗澡時用粗線條的毛巾用點力擦遍全身,可以收到紓緩人體緊張之效,再乘著洗澡時的水份,把喉、頸、鼻及胸膛都按摩一陣子,久而久之,會發覺聲音沒有那麼繃緊了,說話也舒服一點,身體自然因持之有恆的用毛巾擦擦,收到呼吸暢順之效,有健康的身體,才可以擁有一把理想的嗓子。當然,練聲護聲也是運動的一種。

原文載於學校與家庭54期 2003年1月


返回主頁

本頁首

歡迎向網主發問或留言歡迎與網主交流意見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