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頻密運腔吐字 教師聲線容易病變 |
周惠娟 |
提防職業病老師應注意護聲
我們都知道言語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可是對於用聲的觀念卻出奇的缺乏。尤其是大部份人士都錯誤認為發聲只是單獨依靠喉嚨部位;和對發聲的整個過程沒有一個明確的觀念,因此造成職業用聲者對聲帶病變的普遍流行現象。
不同行業所遭遇到實際聲線消耗及病變資料顯示,其中以教師出現聲帶病變和聲線勞損、變質的佔了很高的比率。因此感到香港教育學院有必要正視 教師的用聲方法和常識,它應該跟如何當一位有資格的教師同等重要。因為教師是以聲音來傳達知識,這樣就要首先顧及其傳播的工具—「聲線」。能夠灌輸教師懂得如何用聲、練聲以及護聲,這無疑是使到教師更能順利地專心教學。
經初步總結;大部份教師所遇到的聲帶病變如:
一、平時說話聲量細小;不足以應付吃力及頻密堂課,這樣導致聲線勞損、聲帶發炎、聲帶變厚、聲帶充血水腫、生息肉、小結等……
二、講話時出現聲線下壓,鼻腔、胸腔、腹腔共鳴不能適當運用,及未能充分利用吐字器官「唇、齒、舌、頰」,這樣產生言語吃力,聲線轉弱、喉嚨不適、多痰及乾涸或有異物的感覺。
三、約佔了百份之九十八以上來上課的教師;未能掌握良好的呼吸方法,理想的呼吸方式是胸腹聯合呼吸。所有學員出現的呼吸情形如:呼吸倒逆、呼吸迫促、高胸壓迫呼吸、呼吸凌亂、不良站立姿態影響呼吸、分截呼吸、呼氣與呼氣出現時速不平均、錯誤理解丹田氣、呼吸過盛、腹式呼吸等……尤其未經明確瞭解而任意採取某種理論,多產生不良的呼吸不適現象。
四、缺乏運動,尤其上呼吸道的運動。
很多教師忽視感冒,以致患上「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並且對鼻子的保健護理不足,須知鼻腔一旦受損,它是形成聲線下壓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五、作為職業用聲者,未能懂得作用聲前「開聲」準備,因為經過整晚睡眠,人體各共鳴器管未能馬上派用埸,如果立刻用聲,會出現言語困難,若能先把聲線調節好,有助言語暢順,也減少硬出聲的辛苦情形。
練聲的目的是增強聲音的質與量,並提升共鳴腔的明亮性和健康性;及氣息的增長。
護聲的目的是去學習如何利用運動來恢復聲帶疲勞。
原文載於明報
返回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