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娟
(21) 歌唱與氣息 (22) 談談科學發聲 (23) 答讀者問發聲具體法 (24) 中國藝術歌曲演繹 (25) 因材施教
(26) 唱歌配合整體共鳴 (27) 說話忌含糊 (28) 錯誤理解「運」聲「運」氣 (29) 講話與唱歌的關係 (30) 聲音與習慣

(二十一)

2005

10

26

 

歌唱與氣息

周惠娟

首先說說歌唱時的喉部狀態,當聲音放出,聲帶便呈現工作的張力,它不是發聲的個體,它是靠喉嚨一帶的肌肉群互助互給的力量。

聲帶如果缺乏氣息,等如電燈沒有電源,沒有氣息的推動,聲帶不可能發出音響。

唱歌時因要表達歌詞與音樂的感情和情緒,就需要加強音量,擴闊聲音的包容度。

很多歌者為了要唱長音或高亮音節,在歌唱時以力迫氣,目的是支持音域的伸展,所以唱歌界有一句流行術語是如何去運氣發聲。

一個概念可以影響深遠,常遇上用力運氣唱歌朋友,都是把歌唱至搖搖晃晃,甚至氣短聲乾。

歌者練氣而不練開共鳴,真是把路走遠了,同時攪不清氣息是依靠那部位而生?沒有開闊的肺活量,那有大氣量產生?

練開共鳴便能儲氣,運氣不是一個適合的名詞,因運氣被人錯覺用力往上推的想法。

亦有人開演唱會前努力跑步練氣,出來的聲音依然窄小,呼吸只能說是比平日暢順,但因共鳴薄弱,氣息吸入不深,因此歌唱之際,被人有聲薄氣淺的印象。

凡聲薄氣淺,歌唱時必定常動喉嚨一帶的肌肉群,不斷用喉嚨發聲,出來的音色納悶和沒有力量,聲音亦容易嘶啞。

運動對開闊發聲共鳴有幫助,但沒有方法去增強聲音共鳴,是百練無功的。

希望把歌唱好,唱得有味道和有神采,那便要切切實實去按照發聲規律去苦練了!

返回本目錄

(二十二)

2005

12

9

 

談談科學發聲

周惠娟

用科學的解剖理論來分析發聲的生理問題,用科學解剖理論去引導學員如何發聲,往往未見其利先嘗此法行不通之苦。

並非科學解剖出錯,只是這派學者根據一個人的發聲既定狀態,去作出實況述說。

這些論說環繞在喉肌的健康條件,以及頭腔一帶的共鳴發展,得出這些結論,都以不同的人物聲音質量作檢測,但忽略了喉嚨和頭部擴音區不是發聲的原動力。

解剖學家引用吹管為例子,吹管經氣息貫入而發出各種音色,人聲要呼吸運氣顫動聲帶講話,並加大氣量發揮頭腔的亮麗共鳴。

於是採用科學發聲法的學員,一味強力呼氣吸氣,並且把高音往上顎和鼻咽橫衝直撞,開始時似蠻有勁,但過了一些時間便出現聲嘶力竭的問題,因為他們都把有用和好的發聲部位機能用盡了。

不錯;亮麗和各種音色都要靠喉嚨聲帶、頭部共鳴去發放,但乏缺胸腔作開動,就算開始有較亮的聲音,只是本身胸腔共鳴條件不錯,故此發放亮音尚可勉強應付,慢慢都力不從心了,胸腔因沒有得到適當擴闊,亦因用聲者的發音不當而收窄變弱,連呼吸也乏力,呼吸的強弱是需要視乎肺活量和發聲空間的大少而定。

歌者或職業用聲者只是依從這條科學發音定律,就好像依從一個缺乏完備發聲配套的想當然方程式。

雖然引用吹管樂器來比喻人體發音器官,不是一個理想比喻,但科學解剖的聲音學者,其實疏忽了吹管樂的音色音效和音質等,是非常講究它的用料、孔與孔之間、長度、結構、管身厚薄等的比例均勻。

人聲的結構,與心理習慣、動態等,都影響一個人聲音發放的質量與質素。

要訓練好的聲音,當然要用更科學,更貼合人體結構,形體結構,心理結構,配以有系統的練聲運動,去令發聲條件增強擴闊。

返回本目錄

(二十三)

2006

3

28

 

答讀者問發聲具體法

周惠娟

屢屢看見參加「一天成才」的歌唱技巧課程人士,他們的回答:「聽了一頭霧水,一大堆發聲技巧,都不知如何去練,亦練不到,因為練了反而令喉乾聲啞,所以再沒有繼續去練……」

「歌唱技巧」成為了愛唱歌的讀者問題。

我的回答是:首先建立了基本歌唱聲線條件,才能把歌唱技術發揮得靈巧細緻,所謂技巧,不是巧取弄藝,這些都是輕浮的學藝態度。

亦有讀者問發聲的具體方法,其實講具體發聲方法最簡單不過。

每人都有共鳴,每人都有吐字器官,每人都有呼吸器官,唱歌時只要用上胸腔基本發聲區,再配合吐字器官如:唇、齒、舌、頰、上顎、並把鼻咽腔和頭腔開放,加上腹腔丹田有勁,便可以順利又具體地發聲了。

讀者得到這樣回答,會領略歌唱具體方法嗎?

結果問題又來了:如何做到歌唱具體方法?

解答:歌唱條件是首重聲音,聲音是與生理、心理、體質、型態連成一陣線的,所以要根據每人的發聲狀況去因人施教,如果有發聲障礙,便萬萬不能馬上練唱歌,首先矯正聲線障礙,方能作歌唱訓練。

返回本目錄

(二十四)

2006

4

8

 

中國藝術歌曲演繹

周惠娟

演繹中國藝術歌曲與西方藝術歌曲,是兩種不同的意境,就跟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兩極美術差異。

由於文化、生活習慣、民族風格、語言等種種原因,中西方的歌唱藝術自有其獨立的音樂表達元素,和獨特的音樂美學內涵。

中國歌唱家在演繹地方戲曲,民族歌曲等,由於歌者的表情達意,都建立在根基深厚的文化範疇之內,歌唱入情入景,聽起來使人有共鳴。

可是歌唱家對中國藝術歌曲,就顯得有點無所適從,他們是學習西方的美聲唱法,在學習過程,是以西方藝術歌曲唱法為依歸,待學成之後,轉唱中國藝術歌曲,顯得有點不咬弦,尤其是碰上古詩詞,或一些典雅文句,那種奔流連綿的歌唱方法,被人有中詞西唱的感覺。

中國藝術歌曲未能興起,也許是先天與後天的藝術土壤不足,如何去解決中國藝術歌曲的「深入民心」問題;我認為必須從中國音樂、詩詞、民情、文化、哲學去深入尋覓,捨此別無它途。

返回本目錄

(二十五)

2006

4

24

 

因材施教

周惠娟

3月份職業用聲小組的學員,各有不同聲線障礙,如果一開始便要求他們做出正確發聲,以及齊齊練習打開發聲共鳴,在沒有自如活動的發聲條件底下,所有練習訓練都造成學員的更大聲線障礙,理由非常簡單;希望一位彎腰斜膊者練習跳舞步法,如何能應付得了?

先去矯正膊子的平正,再而把腰板挺直,過程還得審視這人的骨骼承受能力,如果是長期習慣,導致骨骼歪曲,若要矯正,按部就班才是當務之急。

聲線狀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是必須要的。

每逢新班都以小組形式,因為要求「做到」、「練到」,人多就照顧「不到」。

返回本目錄

(二十六)

2006

5

9

 

唱歌配合整體共鳴

周惠娟

正式考進音樂學院聲樂系的學員,他們都要經過試音關口,有些嚴格的聲樂教授,就算學員試音過了關,還要經由耳鼻喉專家檢測是否一切健康,教授們的細心要求有一定的道理,一位有天份和聲音不錯的應考生,如果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在訓練不同音量音色音效,學員會因這些病情影響歌唱表達,為了保障教與學都順利,對一位有天份的學員,教授們仍得考慮是否同時有健康的呼吸及共鳴器官。

萬一真的發現患有發聲障礙,教授會告訴學員轉修其它藝術科目,以免虛耗光陰。

讀者留言問如何發聲,或集中某部份發聲,甚至刻意用胸腹發聲,發聲時胸腹波動等,這都是偏頗的講法。

發聲時胸腹有震動感,是錯?是對?就要視乎發聲時的人體共鳴配合恰當否。

有時放大嗓門亂唱都能產生胸口及橫隔一帶地方上下顛震。

講到刻意在胸口至橫隔發聲是否正確,對與錯是需要現身說法的,如果發聲的方法與位置未能配合了當,刻意去求對,是對不了的。

唱歌的基本發聲點,是中音區,即胸口橫隔一帶,這地方如果沒有連接上腹腔、頭腔、口腔,會越「刻意」越糟。

我從來沒有在紙上教人,因為每人都有其發聲的心理、生理、習慣、共鳴等特質。在不明狀態底下,我不敢妄下斷言。

我寫的聲學文章,是一些大方向話題,希望讀者從文章得到認知與啟發。

返回本目錄

(二十七)

2006

5

11

 

說話忌含糊

周惠娟

咬字不清影響說話清晰靈活,亦會令個人自信心減低。

咬字不清的根源可分:

1.人云亦云,模仿電台電視DJ的俏皮吐字方式,久而久之形成說話不清,有點兒打蛇餅的擠迫吐字習慣,要糾正;首先改掉講話的壞習慣

2.障礙性的咬字不清,如果屬於此類的發音問題,根治方法便得從障礙的屬性開始,障礙性的咬字不清,常見的是吐字器官開合不協調等。

3.錯誤用聲而引起的發聲系統阻塞,由於發音共鳴沒有用上,導致唇、齒、舌、頰及喉肌欠缺彈性與協調。

以上三點只是常見的例子,一般人的懶音,可能跟小時候的說話習慣有關,其實講話字正腔圓,有助發聲器官運用流暢,講話靈活清晰,應從小時候開始。

返回本目錄

(二十八)

2006

6

9

 

錯誤理解「運」聲「運」氣

周惠娟

「我不懂如何去『運聲』『運氣』……」學員以懷疑的口吻說。

我立刻模仿他用力把聲與氣「運」出的款兒並說:「『運』;是用人為氣力去達成有聲有氣的目的,看!當以力運勁,氣與聲都是急入急出,『運』多了,反為上氣不接下氣,令到呼吸緊張,發聲困難和不自如。」

學員說:「看見老師講話時很懂運聲,氣亦『運』得很好。」

我說:「我由頭到尾都沒有運過聲,氣亦沒有去『運』,因我發聲空間開闊,所以納入的氣亦深長,當講話時需要有氣承托,一句話完了,肺部很自然會吸入空氣補充,只是我會調節及留意自己的發聲機能是否有障礙,這都在平時去做,練聲練氣都是平時去做,當講話時便不需要如何『運』聲如何『運』氣,一切都自然流暢,換句話說;我的發聲共鳴處在良好狀態。

至於初學者,由於用聲不當,便需要處處留意用共鳴發聲,一點一點應用練來的發聲空間……」

返回本目錄

(二十九)

2006

6

26

 

講話與唱歌的關係

周惠娟

黃同學喜愛唱歌,她報讀06年夏季職業用聲小組課程之前,曾以懷疑的口吻問:「我志不在職業用聲,但希望能把歌唱好,但課程沒有包括歌唱訓練……」

我問這位查詢者:「你是否趕著演出?以現時的講話聲調,明顯用緊了嗓子,當唱歌的過程,會上不了音及走調,當務之急是把講話用聲練好。」

她在電話回應:「我不是急於演出,只是愛跟大夥兒唱中西流行曲及藝術歌曲,你講的話都對了,你怎知道我唱歌時的問題?」

「因為妳聲音困在咽喉,說話出現嘶啞之音,『氣』止於喉嚨對下,即胸肺之上方,如此氣量怎夠供應音長音短之歌唱用量?」我回答說。

「那麼;我該報讀甚麼課程?」她問。

「讀剛才查問的課程,肯定會有所得著……」我說。

「可是;你只訓練說話用聲,我是要唱歌啊!」她問。

「先有聲有氣,把講話的聲音練好一點,便連唱歌都順意一點……」我向她解釋道。

黃同學上星期六告訴我:「老師;我唱歌明亮多了,一些唱不上音的歌都可以唱了,才第四堂便有此成績,謝謝周老師……」

返回本目錄

(三十)

2006

6

27

 

聲音與習慣

周惠娟

聲音訓練課程,若然只從聲音的發聲學問著眼,往往會顧彼失此。

去年為一班商界人士舉辦職業用聲訓練,當中一位男學員講話聲音微弱細小,他訴說常常開口講話便咳嗆,在公眾場合和跟顧客講解時,因口乾喉癢;連咳幾口才有聲講話,為此感到很苦惱。

他個子長得高高的,眼雖大而無神,走路時腳板拖地而行,肩膊垂下,心胸往內陷……

我請他先來一記肩膊橫伸運動,試試按著他的下巴,示意他以手拍胸口,再而拍著胸口放聲向前排學員說:「各位同學早晨……」

因為我按著他的下巴,他沒法以喉嚨做聲,而且經過一輪共鳴運動如按拍胸口及小腹等,他的精神提了起來,所以請他拍著胸膛發聲,由於減少喉嚨壓力,他不再咳嗆,聲音亦響亮多了。

他奇怪地問為甚麼?我告訴他一定要站立端正,腳步要有提勁,即是走路兩腳要有上落提高放下之動作。

身體有豎立感,聲音亦放得出,其實他的聲音很好,發聲共鳴沒有障礙,只是姿態不正,限制了聲音的發放。

他告訴我近年經營珠寶業,常常彎著腰鑑證珠寶,不知不覺連音都變弱,在三年前,他還是合唱團的領唱。怪不得一經糾正,他的聲音像魚兒得水,馬上明朗起來!

最後,我建議他每天做二十至三十分鐘步操運動,對他的精氣神都有益處。

返回本目錄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版內)

返回主頁

返回本頁目錄 返回(演講 朗誦 聲線藝術)頁首

其他有關連結:

演講偶拾 快快樂樂學唱歌 歌唱 歌唱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