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要自然 聲音要明亮

周惠娟


 

○○年之香港校際朗誦節又即將來臨,各中小學校均把它視為學界大事。

雖然距離比賽時間仍有兩個月,但老師們都密鑼緊鼓,為學生展開朗誦訓練。

時常有感於每年的朗誦參賽者,經過一輪熱熊熊的戰況,一旦賽事完結,馬上聲沉靜寂,然後等候下一年之朗誦節。

其實每年的校際朗誦節,已經成功地深入學校,可惜,不見有進一步的發揚及有計劃地跟進。為甚麼每年有朗誦節,它代表了甚麼的訊息?甚麼的意圖?

朗誦的意義,不應該局限於藝術性,它的實際功用是提昇言語的清楚與表達能力及洞察力。

不過它的流行及受歡迎程度就並不普及。有些曾經在學生時期參加過朗誦比賽的成年人這樣說:「平情而論,我很怕聽那些音高音低既抑揚又頓挫的朗誦,我覺得很誇張。」

有時觀眾的評語,很值得深入去反思。

如何令朗誦為人接受喜愛,首先具備聲音條件,很多時朗誦者之聲線不足,當遇上情節所需而注入朗誦之聲藝技巧,可是一切語言表達都要從「聲」而出,那麼,在聲量不足而又要貫注情感,很多時會出現不自然及造作,「造聲」的結果,使人聞朗誦而起抗拒之心。

小孩子或青少年的聲音,很容易訓練,過程不要馬上貫注感情或要求聲藝技巧,首先大大方方,自然地朗讀,把聲音鍛練得明亮,才教導如何掌握感情變化,無論任何誦材,在表達過程一定要令人聽得自然舒服,所有美的東西離不開自然,朗誦藝術也應如此。

原文載於學校與家庭42期 11-2001


返回主頁

本頁首(演講 朗誦 聲線藝術)

演講偶拾

歡迎向網主發問或留言歡迎與網主交流意見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