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的語言藝術美

周惠娟


每年一次的校際朗誦比賽,是香港中小學的一件大事。朗誦不但提高人的言語表達能力,更可以擴闊思維以及提高藝術感覺。要朗誦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千斤唸白四兩唱,曲藝的唸白跟朗誦同樣是用言語感動觀眾。好的朗誦者,他能夠把一個故事、一篇散文、一首詩歌,繪形繪聲繪色的層次有序;把觀眾帶進詩歌中的感情世界。朗誦的表情達意,比舞台劇的台詞,難度更高,更富藝術挑戰性。一把聲音要揉合多樣表達藝術元素,例如 (只略舉幾點) 

1. 音樂美── 快慢、輕重、高低。

2. 構圖美── 帶出情境、人物性格以及時間的層次感。 

3. 感覺美── 豐富的感情是任何藝術的靈魂,唯感情的表達,要處理得恰當,才可以令人信服,才使人對朗誦悠然神往。 

去年香港演藝學院,上演了二場由國內一級演員,一級言語藝術家演出的《唐宋名篇詩歌音樂朗誦會》。當我看到場刊有李清照的《聲聲慢》。我馬上興奮起來,因為古詩詞真的很難把握得好,短短幾句,朗誦者要具備「古今」的藝術觸覺。

《聲聲慢》的難度更甚,它開始的七句疊字,結果連國家一級演員也處理失色,原因在於兩字一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滲、戚戚」。這七句疊字,本身就富有音樂節奏與虛擬境界。但朗誦者並沒有把句子重新安排,所以出現了兩字一句的一頓一頓的硬實節拍。 

記得李銘森導演,教導我台詞表達,他處理這七句疊字真見解獨到,老師著令我把它當作四句安排,例如 「尋尋覓覓」為第一句,開始時聲音漸強,然後漸弱,而速度方面是先略快,然後以氣聲轉慢。這樣反覆運用長短輕重的唸誦法把詞中淒美、沉鬱以及音樂感透過聲音流露出來。

朗誦比賽不應只局限於學校,希望也有成年人的比賽項目,讓好的詩詞文學,重新演繹。成年人的成熟與智慧,跟年青人的清純、亮麗是兩種不同的言語韻味。

原文載於教協報 生活閒情2-4-2001


返回主頁

本頁首(演講 朗誦 聲線藝術)

演講偶拾

歡迎向網主發問或留言歡迎與網主交流意見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