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寫有關演講技巧的精神,並非光用動人的句子,適當的動作,以及如何運用幽默與聲情的表達。 演講者所面對是為了有目的而來之聽眾,他們希望講者帶出一些議題和啟發性的東西。有備而戰的講者,首先準備好講題的內容,然後將要講的話,以精簡而且令人容易理解的言語,有條有理地面向聽眾表述。 很多人都有相同問題,如何能把演詞寫好和講得生動? 我認為任何的講題都要有人味和有生活味,「人味」可以變大,可以縮小,如果講題屬於社會性質的,「人味」相應要大些,所謂人味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當中,要道出各種利害關係,令聽眾信服講者並非站在某階層講話,那便得加進講者的深入生活的言談,生活味就是對民生的體驗。 換言之;好的講題一定要內容充實,平日多讀書以助長學問,多思考問題,令言語有根有據有分有寸。跟著把自己的思維寫下,會發覺因「寫」的關係,令到句語表達更有法度,多練習寫作,因心、腦、手之互動,對啟動言語表達的統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
||||||||||||||||||||
如何寫好一篇自述講詞?首先講者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才被邀請作個人成就演講。 這類講詞小心事無巨細都一一盡錄,要避免過份描寫自己的品行情操,當然不要滿紙謙虛,令人聽得不知所云。 既然是自己的成就表述,演詞設定可以分為: 1.馬上點題,把自己的成就作一個簡短而又確切的描寫。 2.生活愛好與事業人生之千絲萬縷,內容最好亦莊亦活潑。 3.將演詞寫得生活化及人性化一點,不要老說自己的努力勤奮不屈不撓,同時說說自己從錯到對,對中有欠缺,去道出成功的經歷,但亦要留意精簡和有代表性。 4.讓自己的講詞人性化生活化,這才令聽者覺得親切和拉近距離。把自己述說得太完美反而帶不出真實感。 最後:自述演詞,拿準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但切記事不過三。 |
||||||||||||||||||||
連戰在北大的演講,令人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感。 跟他數年前競逐台灣總統講話時的神采欠奉,和語不精闢比較,連戰站在「母校」,「連」解釋是母親曾經就讀的學校,顯出政治家的演講幽默感和魅力。 他的演講內容沉雄奔放,把國情民情兩岸之無奈與機遇,透過情真意切的厚實聲線,一句接一句清楚道來,在迫切處,一舉手一投足,擲地有聲,引起台下觀眾無數次的掌聲雷動。 連戰本人可能亦意料不到自己的出色演講風範,連戰的學問養料,可以說揉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他的站姿,面部表情手勢等,有著西方演說家的身體言語表達味道,把說話以親和開放聲調直接投入觀眾心坎裡。 動情,理義、審時度勢,是連戰整場演講的內容,畢竟同是中國人,連戰重臨兒時舊地,少小離家老大回,誰人無「根」?誰人無「國」?連戰以激動之心情,講出一篇有文采有詞鋒有見解的演講,亦是他最好的一次演講。 好的演講者要有充實內容,明朗聲線及表達能力,這一切如魔術一般,連戰像換了新人,留給世人一個出色演講家的印象。 |
||||||||||||||||||||
2005 年 5 月 11 日 |
宋楚瑜在清華大學一反平日政客的高調演說習慣,全部說話內容可用,實、深、溫、情,四字來形容。 實──他講了台灣的顛沛流離五百多年的歷史事實,他說:「台灣從清朝以來被視為『化外之地』,甲午戰爭後又成為被賣出去的養女,雖然大多數台灣人,既不否認自己是炎黃子孫,也信仰中國大陸來的媽祖與關公,但是400年來的疏離,100年來的隔絕,50年來的對立,尤其是兩岸發展出不同的制度,讓台灣人與大陸的隔閡愈來愈深。」 宋氏用平實的歷史角度表達了台灣人的過去與現在,使觀眾聽來動容。 深──宋楚瑜謂:「台灣人恐懼他們幾十年來的打拼會因為現狀的改變而化為烏有,因而形成了高度自我保護的『台灣意識』,但請各位同學、大陸鄉親不要把台灣意識跟『台獨』意識畫上等號…… 台灣意識曾經被台獨所操縱,但是這種政治掛帥的手法反而混淆了台灣真正的心聲,為了台獨而認同日本人,不僅扭曲了歷史,也否定了台灣人,這是一小部分人狹隘的個人經驗,既丟了根,又拋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對……」 宋氏再進入深層的台灣與內地的隔閡與矛盾,並以肯定口吻說出台獨是忘根棄祖的意識,收到了言論的深度及說服力。 溫──宋楚瑜沒有濫用口號和誇張表情,他以溫和敦厚的平穩聲調,語重深長地說:「兩岸的未來必須奠基於兩岸深入的相互了解,台灣人要多了解大陸的改變,同時台灣人也期望大陸同胞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兩岸應該要異中求同,從了解、諒解、到徹底化解的過程中,創造和解再生,與共生共榮的契機……」 情──在清華之前的幾天講話,宋的言詞表現出政客的見風轉舵和政客的謀略,但清華一役,卻令人聽來動容,他不以大動作來感動聽眾,他說:「在南京中山陵遇到一位老先生,對方突破警衛重圍以南京話高聲向他說:『宋先生,我們不要打仗。』兩岸和平的道路艱險多變,但好多關心兩岸包括親民黨在內的人仍『提著腦袋去做』,就因為許多像我這樣的人,即使不是親身經歷戰火洗禮,但也體驗了骨肉離散,聽著父母的痛苦歷史長大,我們不願意下一代再跟我們的子女講述我們血淋淋的經驗,這就是我們這麼義無反顧地致力於兩岸和平的原因……」 動於情,情理含真義,宋雖演講偏於嚴謹,反而帶出兩岸血濃於水的沉重。 而在動情處,他展示一本以『中國的世紀』為雜誌主題的美國《新聞周刊》來強調中國的崛起引起世界的關注。言外之意和話中之話是──『一中』是令國家更趨富強。 這種以圖引發共鳴的小插曲,為他的言論收到啟發人心之效。 宋楚瑜的演講,因切中問題,言中有物,不用任何身體語言,卻流露出一股平實高遠的政治家風采,同時因沒有刻意去發揮演講魅力,而魅力卻不知不覺地流滲出來。 |
|||||||||||||||||||
2005 年 5 月 11 日 |
宋楚瑜在清華大學一反平日政客的高調演說習慣,全部說話內容可用,實、深、溫、情,四字來形容。 實──他講了台灣的顛沛流離五百多年的歷史事實,他說:「台灣從清朝以來被視為『化外之地』,甲午戰爭後又成為被賣出去的養女,雖然大多數台灣人,既不否認自己是炎黃子孫,也信仰中國大陸來的媽祖與關公,但是400年來的疏離,100年來的隔絕,50年來的對立,尤其是兩岸發展出不同的制度,讓台灣人與大陸的隔閡愈來愈深。」 宋氏用平實的歷史角度表達了台灣人的過去與現在,使觀眾聽來動容。 深──宋楚瑜謂:「台灣人恐懼他們幾十年來的打拼會因為現狀的改變而化為烏有,因而形成了高度自我保護的『台灣意識』,但請各位同學、大陸鄉親不要把台灣意識跟『台獨』意識畫上等號…… 台灣意識曾經被台獨所操縱,但是這種政治掛帥的手法反而混淆了台灣真正的心聲,為了台獨而認同日本人,不僅扭曲了歷史,也否定了台灣人,這是一小部分人狹隘的個人經驗,既丟了根,又拋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對……」 宋氏再進入深層的台灣與內地的隔閡與矛盾,並以肯定口吻說出台獨是忘根棄祖的意識,收到了言論的深度及說服力。 溫──宋楚瑜沒有濫用口號和誇張表情,他以溫和敦厚的平穩聲調,語重深長地說:「兩岸的未來必須奠基於兩岸深入的相互了解,台灣人要多了解大陸的改變,同時台灣人也期望大陸同胞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兩岸應該要異中求同,從了解、諒解、到徹底化解的過程中,創造和解再生,與共生共榮的契機……」 情──在清華之前的幾天講話,宋的言詞表現出政客的見風轉舵和政客的謀略,但清華一役,卻令人聽來動容,他不以大動作來感動聽眾,他說:「在南京中山陵遇到一位老先生,對方突破警衛重圍以南京話高聲向他說:『宋先生,我們不要打仗。』兩岸和平的道路艱險多變,但好多關心兩岸包括親民黨在內的人仍『提著腦袋去做』,就因為許多像我這樣的人,即使不是親身經歷戰火洗禮,但也體驗了骨肉離散,聽著父母的痛苦歷史長大,我們不願意下一代再跟我們的子女講述我們血淋淋的經驗,這就是我們這麼義無反顧地致力於兩岸和平的原因……」 動於情,情理含真義,宋雖演講偏於嚴謹,反而帶出兩岸血濃於水的沉重。 而在動情處,他展示一本以『中國的世紀』為雜誌主題的美國《新聞周刊》來強調中國的崛起引起世界的關注。言外之意和話中之話是──『一中』是令國家更趨富強。 這種以圖引發共鳴的小插曲,為他的言論收到啟發人心之效。 宋楚瑜的演講,因切中問題,言中有物,不用任何身體語言,卻流露出一股平實高遠的政治家風采,同時因沒有刻意去發揮演講魅力,而魅力卻不知不覺地流滲出來。 |
|||||||||||||||||||
2005 年 12 月 31 日 |
也許讀者會問:演講是要求有說服力,有演講魅力,神、意、韻,太抽象了。 說的也是,不過越來越多不同行業人員要在不同的場合登台講話,而講話是有一定的目的和理念,要在短暫時間把講詞有效地傳送開去,那真是考人能力了。 作為觀眾、聽眾,你們會用心聆聽台上講者沒神没氣的說話嗎? 這就是我所指的「神」了,「神」情抖擻,「神」清氣朗,是須要從內心去建立的,勉強提起精神,令人感到繃緊,以繃緊的心情,如何做到講話之千鈞力量。 做甚麼事情都要有精神才好看,就算走路都要有神氣才輕鬆。 「 意」是指演講者的語氣和聲調要有情有質量,平日我們講話,會因不同的感情而發出不同的語氣,演講是以冷靜的感情來表達有具體內容的 固定句語,但以死板唸書的方式,會把講話效果褪色,所謂入耳之聲,是語出帶意,也就是說話把含意都道盡了。 「韻」最為難得,當神與意俱備,講者要有一顆真心和一點演講光采,韻味便能在不知不覺中綻放。 |
|||||||||||||||||||
2006 年 7 月 29 日 |
「演講神采」是常常須要站在別人面前演說人士,夢寐以求的形相表現。 有一回碰到學員這方面的提問,我有以下的現身說法: 剛才甲同學的演講,聲色俱厲表情十足,他的演講辭:《反對年輕人濫用信用咭》。 看他講說話忽輕忽重,明顯地下了聲線上的技巧功夫,可惜整個演講過程,充滿著聲線的音色音響控制,給人有矯扭造作的印象。 演講要有抑揚頓挫,才不會聲調暗沉呆滯,不過抑揚頓挫的聲音不要太過刻意,避免弄巧反拙。 演講是理念與情感的表達,抑揚頓挫的聲線,要用得合乎情理,否則;便是油腔滑調。 甲同學的面容表現,太過激動,手勢不斷以拳頭造出「力」的效果,如果不聽內容,我還以為甲同學演講動員群眾上前線打仗。 然而;他說的是時下年輕人濫用信用咭,其實甲同學以一臉正氣,和親切的語調,更加令到整個演講過程添上一份情深懇切的反思力及親和力。 希望各位同學在擬定演辭同時考慮題目、神采、聲線的運用自然。 |
|||||||||||||||||||
2006 年 9 月 7 日 |
演講和辯論看似兩種不同的東西,其實骨子裡都是表達某些見解,一針見血地說:都是堅持己見的事兒。 演講要有個人觀點才有看頭,誰人希望台上講者講的是面面俱圓話語。 個人觀點要感動觀眾,內容是包涵客觀因素,這些客觀因素都是經過深入理解和實質事例凝結成正反兩面理據,講者把主觀性的理論,引用客觀性的例子作為自圓其說的引證,一場演講就活動生輝,亦給人們在聽的過程,進入講者的論斷思維。 演講的過程,很多時是講者獨自擔任正方反方,然後是講者為自己的取向,作一個定調。 辯論比演講容易帶出個人觀點,因為只要清楚自己的站方位置。 如果辯論者持以上見解,便中了前美國總統威爾遜所指:「有不少人只擅長在討論中提供熱而不是光。」 為辯論而辯論,只有製造爭執,為真理而辯論會深入問題,會認真聽取正反兩方意見,找出孰優孰劣,雖然會辯至面紅耳赤,不過因辯論而道理漸明。 如此辯論,可稱為有熱也有光。 演講與辯論可名為一文一武的道理演繹者。 |
|||||||||||||||||||
2006 年 10 月 28 日 |
跟一群大學生碩士生講話:「是時候思考自己的社會位置了……」 用這句話作話題,果然引起本來安靜欠缺發問的年青人爭相發言。 甲:「社會早己有了它本身的秩序,我如何去找出自己的社會定位?」 發問者說話有內容,一定是碩士生,問他修讀科目?原來是唸經濟系的碩士研究生。 我說:「每人都有他本身的社會意義,沒有人,沒有家。沒有家,没有社會……你們一定想到了。 請問甲同學在進修過程,可有用一把尺去量度本科與社會的共同和共通點?你的心理和行動能否配合離開院校;投入社會的種種裝備? 例如;可曾睜開眼睛看社會的潛在機會與危機?自己將來可以擔當一份甚麼的社會責任?有了這樣的思維方式,便是開始了認識『將來』的第一步,隨之而來的問題:自己可有能力去承當實際工作的壓力和變數?」 乙:「周老師用計把我們帶入知己知彼的思維範圍。」 我開心地說:「乙同學一語中的,容我加一點點老套之言;各位快要投入社會工作了,你們要努力建立健康體魄,還有你們要有神采有朝氣,欠缺這些東西,亦欠缺付諸實行的能力,今天的講話,說清楚些,是希望青年朋友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好好消化書本上的東西,好好培養品格和素質。」 丙:「(搶著說)做一個有用的人……」 此話一出,引起哄堂大笑,最後,我答應們保持聯絡。 |
|||||||||||||||||||
2007 年 3 月 2 日 |
如果這場辯論評分點,光看表現者的巧言姿采,曾蔭權太講實話,輸給了梁家傑的七情上面,聲音忽高忽低。 梁生表現出只求言語感人,不求當領導人要面對內憂外患之領導能力,若以梁之政綱當特首,寫寫文章論論政則可,人民可不相信有如斯浪漫,活像童話小說,港人自給自足,自由自治,天天有工開,日日飲茶食點心,沒有不如意的港事,更不用愁無錢日子,因政府甚麼都可以一力承當。 說到梁先生與曾先生的面部表情,驟看之下,梁先生努力利用眼睛之動律,可惜眼神翻上翻落,被人感覺眼睛閃爍不定。聲由心生,梁先生聲音忽高忽低,可惜聲出虛浮,細而聽之,感到言出不真不實。 曾蔭權聲線統一厚實,被人感到曾先生言出由衷,若聲音代表精神魄力和誠實,我投曾先生信任票。 |
|||||||||||||||||||
2007 年 3 月 3 日 |
辯論技巧是講究表情達意,我的見解是: 表──表現 情──內容有情,表現實情。 達──語出簡略,論理清晰,陳詞通達。 意──辯題意圖要有真實感和具體感。在辯論的過程,時刻提醒自己以最貼題的字眼把理念直達人心,務求大眾意會己見。 辯論是否引來觀眾認同,和爭取民心,有專家學者認為參與辯論,首先要注意個人風采、幽默感、反應、面部表情、手勢、聲線等。 這些都做到了,便可贏得辯論,至於辯論內容反為次要。 我同意辯論風範令人氣上升,但三月一日的特首候選人辯論,梁家傑的辯論風格風姿風範,就顯得演多於辯,例如: 1.眼神──梁先生眼神較弱,為了讓眼睛增強表現力,於是上下移動,可惜眼神無力,螢光幕前,但見眼神飄忽,翻下翻上的眉眼,令人對他的公信力打折扣,因眼乃心之描。 2.笑容──以笑來配合言語打擊對方,因為用詞犬儒,所以笑容亦偽詐,連笑裡藏刀都拉不上,如果不是標題寫上候選人辯論,還以為是政客相聲表演。 聲線──以聲傳情,傳意,傳政綱。 梁先生聲音時輕時飄時響,但底聲不夠厚,為了擬造聲音既有抑揚,又有頓挫,而令抑聲變虛,揚聲不起,頓挫無力,反而令聲調飄忽乏氣銘。 辯論只求技巧了得,而內容欠奉,結果給人當一回辯論遊戲看待罷了,選特首是香港前途,港人不會這樣兒戲馬虎! 一句話;當表演功夫未能達至自然,一招寧拙毋巧,反而是知己勝算。 |
|||||||||||||||||||
2007 年 3 月 5 日 |
國家總理溫家寶今晨的政府工作報告,溫總理的聲音越來越渾厚,就總理的講話論聲線,溫總理中聲區共鳴比去年作報告更見寬闊,因胸聲有力,一些須要力度去加強內容重要性和意義性的講詞,他充份發揮抑揚頓挫言語感染力。 能夠在演講中加上聲調強弱輕重,帶給演說生機與神采,同時吸引觀眾的精神專注。 溫家寶的聲音由於渾厚,在一些強音字句更見鏗鏘,如果底聲不足而濫用抑揚頓挫,因為聲弱而令聲音飄浮。 抑揚頓挫的發聲位置,永遠不能脫離胸腔共鳴,沒有中聲共鳴的強弱聲調,亦失去了聲音光澤和實在感。 |
|||||||||||||||||||
2007 年 3 月 13 日 |
中國威脅論,中國掠奪論,中國殖民論…… 首先由大美國開腔散播中國可怕論。 隨之而來是日本以哀兵口吻:「二十年之後,日本將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城市……」 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以國際真理,中國真理來反駁,語出鏗鏘,有理有據,不屈人,不自屈,值得在本星期四特首候選人作辯論借鑒。 說中國殖民非洲: 其一:「前些時候,我陪同胡主席、溫總理訪問非洲,一路上感覺非洲人非常熱情,夾道歡迎,你仔細觀察;每個人都是笑臉,並不是官方組織起來的。非洲人雖然還比較窮、比較困難,但是他們的感情還是正常的,絕對不會興高采烈地歡迎殖民主義者,歡迎誰去掠奪他們的資源 。」 其二:「去年非洲全部出口的石油,中國只佔了8.7%,歐洲佔36%,美國佔33%。如果說進口8.7%都有掠奪資源之嫌,那36%和33%應該怎樣來看呢?」 其三:「中國企業還是比較戀家,……和西方的習慣不一樣的,西方習慣走出去,而且不僅走出去,還喜歡一屁股坐下來,一坐就是幾十年,幾百年……」 中國威脅美國經濟: 「 美國的商家也是充滿智慧的,過去200年越造越大,現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商家,也是第一大贏家,我們沒有理由懷疑美國商界的智商。如果和中國的生意做得不合算,他們是不會繼續下去的 。」 對扮弱者的日本: 「 日本在非農產品談判中非常積極,很有進取精神,因為他們很有競爭力。但在農產品方面,日本的關稅高達41.8%,而中國同樣的關稅稅率才15.2%。 日本的保護主義政策『要改改』了。」(薄熙來講話節錄自文匯報) 政治辯論智慧是建基於胸襟、知識、知己知彼和為國家為人民的公僕精神,論點要有服眾的氣慨:
不怕你 |
|||||||||||||||||||
2007 年 3 月 19 日 |
|
|||||||||||||||||||
2007 年 3 月 20 日 |
學生希望我講講作辯論的反方經驗。 辯論反方其實是針對正方之弱點、漏洞、不可行之論點,而作有力有實質的駁斥,以及提出可行而有道向之理論。 換言之,辯論之反方若能攻他人之短而顯自己所長,便不會淪落巧言令色,或浮誇大嘴。 學生又問;當反方用抹黑來打擊對手,正方是否應以「塗油」來反擊?我說這是下下之策,只有令自己處於不利形勢,正方切不可用相同手法來抹黑叫罵,而是重重擊中反方要害,當然要語出「有本」,即有事實根據來化解對方的抹黑攻擊。 要打倒對手需要有道理,但人人都懂講他們的一套道理,甚麼的道理才是「有本」?學生繼續追問。 所謂道理,是可行的道路,在眾多可行的道路選出合乎人情、法制、民主、安全、國家社會人長遠利益等等便稱得上有理,辯方能闡述道理中之真知灼見,便以道理有據贏得了辯論。 |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版內) | |||
返回主頁 | 返回本頁首(演講 朗誦 聲線藝術) |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