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聲、假聲、說話聲

周惠娟


 

有讀者問我,很多時覺得廣東話朗誦不好聽,但有一次聽到一位女性朗誦蘇拭的《水調歌頭》,卻又發覺廣東話的朗誦很動聽。

為甚麼會發生此極端的感覺?其實粵語的九聲正中了古詩詞豐富的表達和詩詞本身的強烈音樂節奏以及它的韻律美和圖畫美。

不過用粵語演繹古詩詞、如果朗誦者,聲音局限於喉嚨部位,當唸到高、低 、抑、揚、以及快 、慢、頓、挫之音色及情節、很多時候都想當然地把聲音向上提,即用假聲。以假聲表達,在歌唱時用它,還可以為人接受,原因是有音 樂襯托,如果在朗誦時候用假聲,當然令人感覺不舒服。

甚麼是假聲?甚麼又是真聲?假聲:當一個人講話的聲音,總是在口腔及喉部為發聲點,出來的聲音又薄又細又緊,遇到需要高聲說話時候,由於缺乏胸腔共鳴聲音「尖」出,甚至會轉了音調,這就是所謂假聲。至於真聲:它的音色充實,打從上愕、鼻腔、胸腔等都互相作出發聲時的空間共鳴和共相運作。

既然粵語是擁有「九聲」的語言,為甚麼平日聽別人說:「廣東話不如普通話好聽?」

普通話因有捲舌,由於舌頭時常有機會上下轉動,使到鼻腔和喉頭有上下拉闊的發聲運動,故此普通話比廣東話圓潤,再加上普通話有「兒話韻」跟「輕聲」,於是形成普通話聽來有音樂味。

廣東話由於沒有捲舌音,亦沒有兒話韻及輕聲,很多人甚至懶得張口一字一句講話,形成了言語沒有清楚交待的說話習慣,於是把粵語 「九聲」清脆明亮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質暗啞了。

原文載於學校與家庭45期 2-2002


返回主頁

本頁首(演講 朗誦 聲線藝術)

演講偶拾

歡迎向網主發問或留言歡迎與網主交流意見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