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娟谈声线护理


从电话筒中传来一阵圆润和悦耳的声音,我知道这是我要找的人了━━周惠娟,她在女青年会主持全港首创的教师声线护理班。

声线护理,这真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周惠娟凭着她对声乐、运动和医理方面的研究,今年三月间与女青抱着「试试反映」来开办这个班后,得到的反映却是令人兴奋的,目前这个声线护理班,已由教师的对象,触及公关行业,甚至「演讲声线训练班」、「各行各业声线训练班」。较早时,旅游协会也邀请了周惠娟为该会的机场访问员,演讲了两堂。这次访问相约在窝打老道女青年会进行。周惠娟年纪很轻,她谈声线训练班的孕育过程,至诞生,这样令人鼓舞的反映,笔者所感受到的,就好像在她面前已展开了一条摸索出来的路,而这条路是愈走愈广,她充满了信心。三月以来,迄今教师的声线训练班已举办过了十五班,近三百位教师接受过这个课程,新班还在陆续开锣。周惠娟谈声线护理,她说,「大部份人的声线都是不合职业用的。一般人谈话,都是用喉咙发声;在课堂上,一样只是用喉咙发声,若不晓得有规律呼吸的话,教书日子一久,问题就会渐渐滋生,导致声带劳损,声带发炎,声带变厚、充血水肿,生声带息肉、小结等……」

她说,其实我们不单是用喉咙发声,还要配合所有的共呜,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只是我们愈来愈习惯耳语式的谈话,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太近,电话粥煲得多,人们愈来愈习惯了从喉咙发出喁喁之声,因此我们职业上用声时,要更好保护声线,便要掌握好这所有的共鸣。周惠娟的学生,大部份是在职教师之外,也有在教育学院读书的准教师,他们在派出去实习已犯了声带受损的问题了,这岂不是注定不能吃这行饭了?周惠娟连忙说:「不用转行。一般人后天都可以练得到这个共鸣的,除非是身体或者声带形状十分不适合。」学生中还有一位准神父,教堂的气氛是严肃中又有庄重,神父长时间颂读经文,声带易受损也是他们的职业病。还有一位核子系硕士,镶了十多年的牙托坏事,年前才知牙托太低,没有弧度,影响发声,这些日子来学习护理声线。也有一位的士司机。看来这是个别的问题,不作算职业病。

周惠娟的声线训练班,第一堂学员要交出他们的声带履历,然后周惠娟与学员逐一进行一次录音的访问,她说,在这些交谈中,她细听对方的发声位置,言语形式,肌肉震动,掌握到这些资料,透过录音带,学员又可以互相研究。她说,其实我们用喉咙发声,也只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言语愈来愈平板,较乏味的环境中,慢慢固定了下来。试试看小孩子的发声,他们是有共鸣的。当然,如果从艺术角度要求。这个共鸣需要加工。广东话这个方言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共鸣的因素。周惠娟说,譬如广东话中没有卷舌音,这个卷舌音上唇发声,它可以带出共鸣。周惠娟的父亲是一个艺术爱好者,周惠娟自小受到薰陶,她学声乐,也爱舞蹈,在舞蹈运动的过程中,她深察了运动与练声练气的原理,她又喜欢钻探一下医理,由此,她发觉到声乐训练的课程与五官科有很大关系。周惠娟由声乐及至发展对言语的兴趣,她对自己这个发展并不感到奇怪,她说,唱歌和言语之间应可找到共通点。周惠娟每天练声三小时,歌声由廿一楼下传至九楼,初时收来不少投诉。

访问:黎小媛

原文载于大公报17-6-1987


返回主页

回应请到交流站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权由周惠娟艺术创作室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