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聲 |
周惠娟 |
「美聲唱法為甚麼唱不好中文歌曲?」這是留德回國聲樂碩士的感言。
她希望用美聲表達中國歌曲神采神韻,結果落得有音無字,或有字沒韻。
她聲音很統一很立體,發聲共鳴上、中、下可以連貫,由於長時間受到歐洲發聲演唱,她的聲音擴展或收細管道,只適應外文的言語形態,這些歌唱語言,恰恰為聲音流動,定格在這類言語的伸張及美學範疇。
拿這聲音基礎去演繹中國藝術歌曲,往往被觀眾產生疑問,如「這是中詞西曲麼?怎麼唱不出詩情?他們演繹不了中文歌曲的文字結構和藝術風格。」
這位歌者希望唱好中國藝術歌曲,給她的訓練焦點,首先是吐字清楚。
她說:「這會集中在嘴巴發聲,會造成舌頭不能放平放鬆,跟我所學相違背。」
我:「說得好,但我的訓練主旨既要把舌頭放平放鬆,又能發揮它的吐字自如,這須要加強舌頭靈逸,不拖泥帶水,不抽扯迫壓,舌頭練得好鬆好靈巧,是建 立在各區共鳴,共鳴的立體感是歌唱流通要道。
若要演繹中文語境,便得把共鳴空間,提昇到可跟吐字器官相互交替,一起做運腔吐字,演繹中文的語言風格,這就是我講的。「美聲」非西方所獨有,西方的藝術歌曲,要歌者練就一把美而好聲音來演唱他們的文字語境。
中國的藝術歌曲,要歌者練就高、中、低聲區,並配合清晰的吐字行腔功力,去演繹歌曲的中文語境。
因此;更須要加強聲音的質與量的要求,方可達到歌美聲美的美境界。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15年7月17日”版內
返回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