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音錯覺

周惠娟


咽音用得通暢,對歌唱用聲轉調起了圓通亮麗的作用,可是光向咽音發展,會起了局部亮聲,而且聲音又緊又硬,這種亮聲帶爆裂音,是一味講求鼻咽這一帶的共鳴結果。唱多了,反而出現聲氣不繼的現象。

鼻咽可比喻作水龍頭的出水處,如果出水的喉管歪曲,或出水源頭有阻擋,出水處會因此而出水不自如,或不暢順的出水情形。

曾經目睹一位歌唱前輩,因為長期集中咽部發聲,現在不能唱一個完整的樂句,唱一兩聲是有很大的聲音,但連起來就出現有亮聲沒弱聲的情況,唱歌不能光有亮音的呀!

這位前輩的起音區,習慣在顴鼻這一帶,在這地方起聲的好處是高位用勁,讓聲音不卡壓喉嚨,本來是對的,但只集中高位,忽略基層即胸聲的承托,那就像斷了線的紙鳶,或笛子的中間孔子不通,光在孔的對口處用功用力,如何有完整的音樂出來?

當中聲區有力,還需要把腹部,即丹田練習得有彈性,丹田有勁,直接幫助胸腔鬆通,胸腔有丹田的承托,便起伏自如了。

要唱好一首歌,應該是整體共鳴和吐字器官互相協調,互相配合的,只集中某個部位,犯了以偏概全之弊。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8年2月16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