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三境 |
周惠娟 |
問:要具備怎樣的發聲條件,才可以算合符歌唱要求?
答:歌唱發聲條件可劃分為幾個階段。
一.進入歌唱第一步需要講話用上共鳴,沒有用上共鳴的聲音,不能傳送,聲音沒有彈性,是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聲質。
打一個比喻:一潭淺水,魚兒怎能翻騰暢游?
聲音只局限在口腔,歌唱時只能以有限度的聲音,作出耳語式吟唱了。
聲薄氣亦淺,聲音發自肺腔,因為活動了肺門,肺部的氣管支氣管相應受到活動,發出來的聲音顯得有力和有氣息承托,所以正規音樂學院聲樂系,不會招收連講話都乏氣乏力的應考生。
二.第一關沒問題了,開始接受歌唱訓練,這時刻是醉心歌唱表演者的美夢或噩夢開始。
有人可以很輕鬆歌唱高低抑揚的音程,有人越唱越不順暢,這階段是一次進與退的淘汰關頭。
為甚麼講話或唱一點小歌還應付得了,多唱了或唱一些難度的歌就走音、失音、抖震音呢?
這真的問題複雜,是關係到發聲生理、心理、吐字器官結構、型態等。有的因為上顎提肌左右不平衡,令歌唱拉腔受困;有的因嘴巴牙交緊卡或僵硬引致歌唱吐字不靈活;有的胸口陷入,使歌者換氣迫促,和產生抖震歌聲;有的上齒與下齒,比例不平正,唱起歌來不順和走音。
這是第三個能否成家作才的關口了。能否有足夠的聲音深長廣闊持久度,是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器」是否亮麗分水界。
人體歌唱器官非肉眼所能窺清楚,聲樂名師很多時亦覺察不到,一切都要靠自身的努力和洞察力。
有人越唱越苦惱,外行人說他唱得不錯,內行人說他唱至激揚處,聲音移了位,有乾著扯的毛病,他的毛病原來發生在上頸項接近腮線一帶發硬,令後咽壁充血,經過針對性的矯正和放棄習慣硬衝聲歌唱習慣,他的聲苦惱解決了。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7年12月28日”版內
返回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