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音要自然

周惠娟


學唱歌的人,看見歌唱家在台上演繹音樂的高難度音域,那些迭盪奔流的音波,真教人羨慕讚嘆。

於是乎很多歌唱學生都朝著唱好顫音的方向走。

其實那些出色的歌唱家並非為唱顫音而把聲音往上彈動,而是為了音樂與歌詞的音程和情感而唱詠高而長音階,由於用上全部共鳴,所以產生水波盪漾的自然效果,因高而長的音域不可能直板板地往上攀,直板板向上攀的聲音是粗糙和沒有彈性的,令人感到發冷和發毛的晃動音色,是牽強的發聲方法,對歌者的聲帶甚為不利。

顫音並非用力去發放,但毫不用力也是錯覺,顫音並非用喉嚨迫壓而出,但沒有配合喉嚨聲帶,絕對發不出顫音。換言之;共鳴與共鳴之配合得宜,加上發聲器官沒有障礙,顫音便因應音域之高低強弱彈彈而出。

讀者會問:如何開放共鳴和如何練習?

正式向專業聲樂老師學習吧!老師會因應每人之音域和特質來訓練。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5年12月29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