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與題內

周惠娟


年輕讀者傳來電郵,希望跟我交流歌唱經驗。

看到年青有識之士向我講歌唱心得,當然喜出望外,由頭到尾細續文詞,卻看不出對歌唱有何精妙見解,只是一位不願寫上自己名字的愛歌人;問很多門外漢的歌唱問題。

其實這位年輕人用詞遣句,很真實很誠懇,只是犯了兩點時下城市人的通病。

通病一:用一個非常兒戲的代號;向別人請教既想知曉,又關乎切身的事情,被問者第一個反應是:來函不願透露自己姓名,欠了誠意,問者既不願以真名相告,作者也沒有閒心作等閒之事。

通病二:年輕人缺少書信詞句理解。

「交流」可以說是同等程度,或程度深淺高低相差不遠之下,向他人作出彼此交流心得之用語。

如果一位門外漢,向專業者問問題,用「請教」才不會詞不達意。

電郵是來自21歲的在讀學生,我首先要回答他是問題以外的話;書信用詞與達意是這位年青人要注意的事,將來寫求職信或通告等,都包保管用。

平情而論;這位年青人的中文水準還算通順,亦很平實和真心,因為這些,我先寫出讀電郵第一感覺,希望明白我的用心良苦。

至於年輕人的歌唱,如:因從少患有哮喘和鼻敏感,歌唱時出現破音,氣不夠,高音不能,用鼻音吐字不清等,這些問題絕對不能憑空解答,因同一個問題,會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呼吸道不暢當然影響發聲,歌唱用鼻腔發音,犯了以偏概全,後遺症是聲音像扯鋼線,不用鼻腔亦不對,聲音沒有穿透力,如果連胸腔都用不上,只能含糊呢喃口動動地唱,對聲帶損耗甚大。

有胸聲沒頭聲,音色有濁無清,能厚不能亮,可低不可高,如此亦是歌唱缺憾。

年輕人仍是學生,沒有能力負擔歌唱老師的高收費,所以只能三星期上一次課,問我是否上課太少。

從電郵所述:光用鼻子發聲太單向了,久而久之;對整體共鳴帶來障礙,少上一些課可能對聲音損耗減輕。

希望跟我學唱歌,我倒希望年輕人集中精力,應付快將來臨的畢業試。

如有機會當上年輕人的老師,我建議先上小組職業用訓練課程,既省金錢,又可為聲音共鳴打好基礎。

以年輕人所講的歌唱毛病,是需要實實在在於聲線本質下功夫。

此外;請參考本網專題《歌唱歌唱》,《聲音與健康》,《聲學漫談》。

祝學業有成,將來歌唱也動聽。

筆按:年輕人喚我周老師,我當起文教老師,也算是為師之道。

(本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9年3月9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首(網主網眼)

歡迎與網主交流意見和心得歡迎到交流站暢談

© copy right by Monica's Art Studio

版權由周惠娟藝術創作室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