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2015年3月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墨影之一
3
墨影之二
4
墨影之三
5
型、聲、心、神(1)
6
型、聲、心、神(2)
7
型、聲、心、神(3)
8 9
型、聲、心、神(4)
10
寫意
11
歌唱三境(1)
12
歌唱三境(2)
13
歌唱三境(3)
14
百合三境
15 16
百合三境之二
17
聯想
18
聲音有進步(1)
19
聲音有進步(2)
20
聲音有進步(3)
21
聲音有進步(4)
22 23
聲音有進步(5)
24
25
弄巧
26
活現了
27
28
踏實
29 30
歌唱上下對接(1)
31
歌唱上下對接(2)
       

3月2日 墨影之一

以國畫思維攝影,味道在乎實則虛之。



3月3日 墨影之二

風來了,樹搖如墨汁化開,氣韻頓生。



3月4日 墨影之三

同一景象,不同角度,把風中飄搖的樹樹葉葉靈動猶如說話放歌!



3月5日 型、聲、心、神(之一)

觀學員於微細,包括言、行、舉、止。

言;聲音的發放位置。雖然經鍛鍊出了胸腔共鳴,因習慣驅使,在日常用聲,不自覺地故態復萌。 每次都要求學員立刻改正,把發聲道理用於行動,是最有效的把舊習慣轉化成新習慣方法。

行;即走路是否挺直有神,這可牽連一個人的心情。 走路步步凌亂,心境亦凌亂,說話多在喉頭且語音渾濁,或以假音爆發。

  下日續


3月6日 型、聲、心、神(之二)

  續上日

楊同學正犯了由坐至站立,過程出現聳肩,及腰背微曲,如此姿勢,情緒較波動不安,講話時會往上提,因人沒有在自然立體的姿態,心情會不自然,聲音便尖厲或虛浮。

她的聲音雖有很多改進,但沒在日常生活用上,便等同荒廢了武功。 楊同學問怎辦? 告訴她努力以胸膛發言,並且糾正她的坐立姿態,過程須要練她的坐要正,行要立,心便開朗起來,當然還幫她建立自信,自信不是甚麼大題目,是每人都可以活出堂堂正正的人生。

  下日續


3月7日 型、聲、心、神(之三)

  續上日

把害怕的要逃避的,統統當作生活磨煉。 楊同學呀!不愧為中文老師,她意會了。

舉;是動態,做事做人心急及不耐煩,這可把我們都攪亂攪跨。

反之;沉鬱死寂的心境,生命便乏勁乏趣,人便昏暗無朝氣,沒朝氣的動態,會百病纏身。

生活是煉就質素和本領之基礎,也可以損毀人的情志和健康,以豁達尊重努力之心去迎接它,人自然受生活的關懷和祝福,這不是憑空想像,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反影。

  下日續


3月9日 型、聲、心、神(之四)

  續上日

止;應安靜時,心像猿馬,坐不安睡不寧,此乃多憂多慮引起,或許醒悟了,但受應止卻安定不了的習慣牽著,如此;當時加警愓,讓快捷多動習慣減少減慢。

舉與止的生態,直接跟言語聲音緊密環扣,為了學員的進步,這些元素都納入聲音訓練的程序。

很多人少看了型態端正問題,其實型不正除了壞聲音,也壞了健康,型態猶如房子的樑柱,樑柱歪曲,房子便出問題。

  完


3月10日 寫意

小小的花兒,沒賜名號,是大自然孕育的生命。它呀!自由自在,向過路人輕柔問好!



3月11日 歌唱三境(之一)

日前給歌唱學員,分享一些歌唱心得,未開始講話,首先請一位男學員和一位女學員,各唱一首歌。

兩位朋友都投入感情演繹歌曲,可惜欠了歌曲的層次推進,和歌唱言語表現,這些都是歌曲的色彩,歌唱色彩乃呈現內容的手法。

由頭到尾都用大量感情,令歌曲內容少了清晰的語境,感情必須有的放矢,才算對準詞與曲的涵意呀!

用歌唱三境作引言:
第一境:唱歌
第二境:放歌
第三境:品歌

  下日續


3月12日 歌唱三境(之二)

  續上日

唱歌;首先要把歌詞與音樂節奏唱清楚,唱得準確,並要求歌者吐字有力,沒有力的歌唱語言,今人聽來納悶和不知唱甚麼。

放歌;先不要帶感情,很多歌唱都因用情,而把聲音困在口腔,一首歌曲由頭到尾活像喃喃自語。 要盡情地奔放歌曲,讓歌聲有內在的發放力。

放歌;如站在遼闊的大地,忘情歌唱。這樣可以把音量和音樂感自歌聲流放出來,是歌唱穿透力的訓練。

  下日續


3月13日 歌唱三境(之三)

  續上日

品歌;當音樂與歌詞都純熟了,歌聲亦開放出來了,歌者須細意推敲歌詞與音樂的語境是甚麼,歌曲的精神和情緒,應以何種歌唱顏色去表達?這一切;在在要求歌者仔細去探索和品味。

品歌就是第三境,也就是把歌曲提昇到藝術的層次。

藝術歌唱並非遙不可及,也不是虛空的東西,它要歌者用心用功去分析它演活它,藝術感便呈現了。

  完


3月14日 百合三境

頂上兩朵小百合,開得有神有緻,往下看它們的父母,曾祖父母,都是活脫脫的神清力壯一族,兩位小乖孫,是百合生命的昇華。



3月16日 百合三境之二

看哪!白的放歌,紅的起舞。



3月17日 聯想

我們隨便一站,便活化了攝影人的想像。

算她還能,把我們既工整又寫意的形貌,上了文影悠悠!



3月18日 聲音有進步(之一)

男學員聲帶長了瘜肉,發聲細沉沙啞,在在表現出無奈與擔憂的神態。

我:「希望能幫你解決困擾……」

他:「醫生說聲帶瘜肉影響發音,需動手術割除,希望可以免此一刀。可是;不動手術,怎能讓聲帶無障礙?」

我:「聽你講話的聲音,可判斷你因長期以喉嚨發音,引起了喉肌緊張,進而令聲帶充血紅腫,瘜肉因聲帶無力紅腫充血而產生的。
採用手術切除瘜肉是治標,發聲要有共鳴作發音條件,以及消除因錯誤用聲所產生的發音器官障礙,才是治本之道。
缺乏正確發音條件,除去的瘜肉,很快又長出來……」

  下日續


3月19日 聲音有進步(之二)

  續上日

他:「瘜肉阻礙氣息和說話,可以不處理瘜肉就能有聲有好聲嗎?」

我:「暫不回答你的疑問,讓我們現在開始第一步。」

男學員的太太坐在旁邊,非常焦慮,我只管學員的架構,以及聲音的病變源頭,首先是減少頸部筋肉的緊張。
經一輪調節,請學員試在胸腔放膽發幾個單音,開始時沒法做到。

我:「這是第一步把胸腔共鳴開放,有第一步方可有第二步。」

他:「我學聲樂的,聲樂老師要求在頭腔共鳴發聲,你要我在胸口出聲,有違聲樂原理……」

  下日續


3月20日 聲音有進步(之三)

  續上日

我:「你是老師,很容易明白我說的話。胸腔下中聲區,也是聲音基礎地帶,頭腔是房子的屋頂,沒把地基建立,屋頂便建不成了。聲樂要求頭腔越開越闊,聲音附在各區共鳴腔就動彈有力,要跟頭腔融合一起,可惜你是以口腔用勁頂上頭腔,出來的只是又尖又爆的聲音,過程十分用力,久而久之,聲音暗啞,喉肌無力。
跳高不能站直直往上騰飛,必須雙腿有勁有彈性,蹲得越低,彈跳力越強。」

幾節課過去了,男同學和他的妻子臉上多了笑容。 上星期六上課,他一進門就說:「同事說我講話只有大聲沒有細聲,真的很難為情,怎麼辦?」

  下日續


3月21日 聲音有進步(之四)

  續上日

男學員太太搶著說:「兒子也投訴爸爸聲音太大……」

我:「同學呀!請跟你的同事說聲對不起,暫時請同事們包容包容你的大聲音,很快便有一把好聲讓他們聽,到時請你夫人煮一頓好吃的,向各同事謝罪。
練聲音基礎,先要有大聲,才能有好的細聲。」

男同學開心一點了。

他進步很快,他奇怪在學校放假之前,還有聲講課,放假剛開始,聲音突然失了,同事都奇怪這現象。

  下日續


3月23日 聲音有進步(之五)

  續上日

聲音一向用濫了,雖然壞了,因天天講課,氣息勉強在用力情形下,聲帶和口腔仍能用上,放假開始,聲音休息下來,馬上呈現衰竭現象,開課用聲便因瘜肉和聲帶充血,把聲音堵塞了。

如運動員,堅持跑到最後,當停下來了,氣息便用盡了,再起跑便無力了。 運動員因氣力用盡,你是因聲帶障礙,用來作比喻有相似之處。這解釋;男同學是明白的。

臨走;他不經意講了一句話,我笑說:「由於你的發聲管道開通多了,喉肌得到放鬆,剛才你講話沒有很爆炸呀!」

他說:「好像不需要費力也能說話……」

聲音需要時間來開展的,它要跟人體共鳴肌肉同時建立空間與彈性,希望這位同學明白。

  完


3月24日 花

紅彤彤嬌滴滴的花兒,雖然生長在一起,卻又各有表現。一花一世界嘛!



3月25日 弄巧

經人工建築的屋苑休憩場所,竟有一番夜色浪漫。



3月26日 活現了

靜靜的雲天,靜靜的青山,綠樹像有話說,把這刻晨光活現了。



3月27日 拼

這棵樹夠「拼」的,看它枝葉不茂,但橫的縱的左右上下,欲向天公試比高?



3月28日 踏實

每天早晨;我的雙足有時用力有時放輕,在這片美麗的園地,開始踏實的一日之計在於晨!



3月30日 歌唱上下對接(之一)

他們都是非常有潛質的歌唱學生,站在台上的我,為了解答問題,馬上走進聽講者當中,正好人數不多,方便清楚解答。

甲:「唱歌時覺得喉嚨拉得很緊,我的高音很出,老師批評我在嘶叫。」

甲同學聲音不俗,可惜沒有以「氣」送聲,而是「運」氣把聲音打出。以氣送聲要有良好發聲條件, 由頭腔、咽、喉、上下胸肺延至橫膈膜及小腹,這些地方若能做到有空間和彈性,氣便容易流暢地輸送。反之;這些發聲條件沒被建立,氣便沒法流暢。

  下日續


3月31日 歌唱上下對接(之二)

  續上日

甲同學用全真聲,即胸聲區部份歌唱,當唱至高音便得使勁力迫,聲音又硬又直,喉嚨扯僵了。

甲:「曾改用頭聲區來唱高音,可是聲音又虛又窄,多用此法,連真聲都變弱了。」

我不愛把頭聲區說是假聲區,頭腔是母音區,每個字必有母音及子音,子音區在基礎聲區,即胸腔共鳴,歌唱發聲要清楚地交待母音和子音,這是字正的原則。頭腔是高音區也是亮音位置,所謂亮者是指母音,如a、e、i、o,歌唱吐字要把這些音律唱得清晰亮麗,必須同時用上頭腔及胸腔,才呈現聲音的色澤。

  下日續


返回主頁

回本頁首日曆

交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