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父母心——

父亲医德对我的熏陶和启迪

刘淑德

 

我的父亲刘开臣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他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和“惊人业绩”,但其平凡踏实兢兢业业行医的一生,无论在医术与医德方面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医者父母心」,也就是说医生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解放前,父亲在家乡中山小榄开业,他切脉精算处方严谨,用药精到,当时每天午诊室被病人挤得水泄不通,诊桌被团团围住,病人问这问那,旁人看到也替他难受,但父亲却不以为然,总是耐心地倾听病人陈述病情,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父亲一般在下午和晚上安排出诊,不管烈日当空,刮风下雨还是子夜凌晨,只要有病人求诊他都不会推辞。有时碰到一些远道而来就诊的急症病人,若不及时服药就会延误病情,这时父亲会让病人在我家煎服中药后才离开,甚至有时为了治病的需要,把病者留在家中医治并免费提供食宿。在父亲的诊室里长期挂着 「诊金贫者减免」的牌子,他仁慈宽厚,医术精明,医德高尚,在当地是有口皆碑的。

父亲的这些美德令很多有病痛的群众和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解放后,父亲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放弃了收入颇丰的私人诊所,先后进入联合诊所和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医务人员,那时他也是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医务工作中,提早上班推迟下班天天如是,中午家里人从未与他共桌用餐,医院领导关心他的健康曾提出严格限制每天挂号的数量,但他说: 「病人来到如果又被医院拒之门外,于心不忍」,所以年复一年他都坚持让每一个来就诊者就诊完才下班……

如此等等,说明父亲对待病人的确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予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医者父母心」这句话是他高尚医德真实写照。

我高中毕业后入读师范学院,后来当上一名数学教师,开始分配到中学,后来调动到广州师范学院担任「中学数学教学法」课程。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父亲的「医者父母心」成了我的座右铭,时常鞭策我努力做好每一项教学与教育工作。作为一名教师也要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这就是 「教者父母心」与「医者父母心」的传承。

今天的师范生是明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从今天做起,打好基础,提高素质。为了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我每教一个重要的内容,比如概念的教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我都给一个相应的具体课题让学生试讲。我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听全班每个学生的试讲(我一般担任两个班的课,每个班四十多人),每个学生试讲完后,我都能就教材处理,教学的技能技巧以至教态,语言,板书,等方面提出评议意见,这样的训练工作量相当大。由于父亲的高尚医德和无私奉献精神不断鼓舞着我,我即使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地干也毫无怨言。

我想自己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培养及格的教师多贡献一份力量时,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感受到奉献的意义,付出也是一种享受。

对学生我也力求做到像父母对子女一样,,严爱结合。有一次毕业班的一位学生期末考试后,把发还的试卷涂改了来讨分数。我发现后并没有对他严厉的斥责,而是通过反复多次的谈心,耐心启发他承认错误,并抓住主题及教育他以后当教师决不能弄虚作假,应踏实,刻苦钻研,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否则误人子弟。事后这位学生很受感动,毕业后工作比较出色,还特意来信致谢。有部份来自山区或农村,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我除经济上给予帮助外并常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克服自卑感,使其坚持学习 到毕业,愉快地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毕业后很多学生都给我写信诉说他们刚当教师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不管多忙也一定覆信,开导和鼓励他们。有学业生来信说,我既是「严师 又是「慈母」,我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我想我的工作若算是取的点滴成绩的话,其中也有父亲的言传身教的熏陶以及他的「医者父母心」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亲到了退休年龄继续在医院工作、直到80岁高龄才退休,此时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在他的诊桌玻璃板下压者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诗句自勉,使人看后感慨不已。父亲不但医术精湛,疗效显著,医德高尚,而且对古代文学、诗词、对联都有所研究。书法方面在中山地区亦小有名气,他对古玩字画也有一定鉴赏能力,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生,他先后曾被授予许多荣誉称号,但他从不标榜自己。父亲的人生哲学与医德修养我常铭记于心,成为我教师工作的标杆,整整20年,我时刻在怀念他,传承他的高尚精神。

亲爱的爸爸,安息吧!
 

原文刊于《广州老园丁》2010年12月号

 

返回主页

本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