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父母心——

父親醫德對我的薰陶和啟迪

劉淑德

 

我的父親劉開臣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他雖然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和「驚人業績」,但其平凡踏實兢兢業業行醫的一生,無論在醫術與醫德方面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醫者父母心」,也就是說醫生對待病人要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解放前,父親在家鄉中山小欖開業,他切脈精算處方嚴謹,用藥精到,當時每天午診室被病人擠得水洩不通,診桌被團團圍住,病人問這問那,旁人看到也替他難受,但父親却不以為然,總是耐心地傾聽病人陳述病情,不厭其煩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父親一般在下午和晚上安排出診,不管烈日當空,刮風下雨還是子夜凌晨,只要有病人求診他都不會推辭。有時碰到一些遠道而來就診的急症病人,若不及時服藥就會延誤病情,這時父親會讓病人在我家煎服中藥後才離開,甚至有時為了治病的需要,把病者留在家中醫治並免費提供食宿。在父親的診室裡長期掛著 「診金貧者減免」的牌子,他仁慈寬厚,醫術精明,醫德高尚,在當地是有口皆碑的。

父親的這些美德令很多有病痛的群眾和重症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

解放後,父親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放棄了收入頗豐的私人診所,先後進入聯合診所和醫院工作,成為一名國家醫務人員,那時他也是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地投身於醫務工作中,提早上班推遲下班天天如是,中午家裡人從未與他共桌用餐,醫院領導關心他的健康曾提出嚴格限制每天掛號的數量,但他說: 「病人來到如果又被醫院拒之門外,於心不忍」,所以年復一年他都堅持讓每一個來就診者就診完才下班……

如此等等,說明父親對待病人的確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給予真誠的關愛和無私的奉獻,「醫者父母心」這句話是他高尚醫德真實寫照。

我高中畢業後入讀師範學院,後來當上一名數學教師,開始分配到中學,後來調動到廣州師範學院擔任「中學數學教學法」課程。在幾十年的工作實踐中,父親的「醫者父母心」成了我的座右銘,時常鞭策我努力做好每一項教學與教育工作。作為一名教師也要做到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待自己的學生,這就是 「教者父母心」與「醫者父母心」的傳承。

今天的師範生是明天的教師,明天的教師從今天做起,打好基礎,提高素質。為了加強對師範生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我每教一個重要的內容,比如概念的教學,公式定理的教學……我都給一個相應的具體課題讓學生試講。我利用課餘時間輪流聽全班每個學生的試講(我一般擔任兩個班的課,每個班四十多人),每個學生試講完後,我都能就教材處理,教學的技能技巧以至教態,語言,板書,等方面提出評議意見,這樣的訓練工作量相當大。由於父親的高尚醫德和無私奉獻精神不斷鼓舞著我,我即使日以繼夜加班加點地幹也毫無怨言。

我想自己多付出一點代價是為培養及格的教師多貢獻一份力量時,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感受到奉獻的意義,付出也是一種享受。

對學生我也力求做到像父母對子女一樣,,嚴愛結合。有一次畢業班的一位學生期末考試後,把發還的試卷塗改了來討分數。我發現後並沒有對他嚴厲的斥責,而是通過反復多次的談心,耐心啟發他承認錯誤,並抓住主題及教育他以後當教師決不能弄虛作假,應踏實,刻苦鑽研,實事求是才是正確的工作態度,否則誤人子弟。事後這位學生很受感動,畢業後工作比較出色,還特意來信致謝。有部份來自山區或農村,家庭生活有困難的學生,我除經濟上給予幫助外並常與他們談心,鼓勵他們克服自卑感,使其堅持學習 到畢業,愉快地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畢業後很多學生都給我寫信訴說他們剛當教師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不管多忙也一定覆信,開導和鼓勵他們。有學業生來信說,我既是「嚴師 」又是「慈母」,我以此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我想我的工作若算是取的點滴成績的話,其中也有父親的言傳身教的熏陶以及他的「醫者父母心」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親到了退休年齡繼續在醫院工作、直到80歲高齡才退休,此時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在他的診桌玻璃板下壓者「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詩句自勉,使人看後感慨不已。父親不但醫術精湛,療效顯著,醫德高尚,而且對古代文學、詩詞、對聯都有所研究。書法方面在中山地區亦小有名氣,他對古玩字畫也有一定鑒賞能力,父親是一位博學多才的醫生,他先後曾被授予許多榮譽稱號,但他從不標榜自己。父親的人生哲學與醫德修養我常銘記於心,成為我教師工作的標桿,整整20年,我時刻在懷念他,傳承他的高尚精神。

親愛的爸爸,安息吧!
 

原文刊於《廣州老園丁》2010年12月號

 

返回主页

本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