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娟

 

 

2002年5月3日至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剧院上演林怀民的云门舞集《水月》,至今有大半年了,每逢讲到舞蹈,总念念不忘这场令人赞叹的出色表演。

林怀民以「云门舞集」为舞蹈团的名称,原来是有典故的。按古籍记载,「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相传在五千年前黄帝时代,曾经兴起这门舞艺。然而,如这种舞蹈的名字一样,恰似风过云飘地消逝,「云门」的舞蹈是怎样,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亦没有「云门」的传人,不过光是「云门」一名,己引起爱舞和善舞者无限遐思。

古老的东方流传了一个谜样的名字,台湾林怀民重拾五千年前的「云门」美意,「云门舞集」的超凡舞艺,引起了中西方的艺术界的反思,同时为观众带来了现代舞的艺术与文化思维。

《水月》是林怀民按佛谒「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为舞的中心主题的灵感,但与这句佛谒所不同的是,《水月》纳入了太极的连绵不断,周而复始、柔中有劲的宇宙节奏。

演出者,不分男女,全部穿上素白舞衣,舞台灯光和布景,只是黑白二色。舞台中央悬空挂了一大块闪亮镜片,它把台上之水光舞影都反照出来,「水」是一种意象的东西,舞者在最后一幕是以活水带出舞码。

镜中之月,水中之影,镜花水月,在感觉和视觉上,「云门舞集」跳出了飘若柔丝之气韵。

但见台上绝美的肢体舞动;芭蕾舞之优美,太极入舞之空灵,武术之内家气功和现代舞之自由奔放,台下观众屏息静气细心欣赏演员的高度集中表演。有人说现代舞和现代音乐都自由得毫无法度,「云门舞集」带给了人们现代和过去的一脉相通。

《水月》,演出一气呵成,中间不设中场休息,音乐是选自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巴赫的音乐沉郁而富哲理,与舞者至阴至柔的舞蹈言语配合得出奇和谐。终场;林怀民留下与观众作交流对话,一位修哲学和艺术科的男士问:为甚么不用古琴或古筝作配乐?林怀民回答因为《水月》要表达的东西和舞蹈,如用古琴或古筝,会衬托不出舞的律动,因声音太轻之故。

我同意他的讲法,《水月》的舞有佛家的色、空,又有道家的哲意。而太极入舞,令《水月》呈现出一幅幅曼妙与阴柔的浮世绘,这一切都在「巴赫」饱经人生苦难之后所作的乐章,互相呼应起来。

另一位科大讲师问:「看到台上一对对男女双手互相纠缠推动,我实在太震撼了,他们象徵男女之间的爱情━━纠缠不清……」

我的想法则是━━台上是以太极之『推手』入舞,它包含阴阳和合、生生不息和连绵不断……

林氏回答:「艺术是可以由人去发挥联想的,不过我没有企图用这动作去代表男女爱情之纠缠不清,我是以太极的『推手』入舞。」

《水月》舞蹈是艺术与美学之表表作品,「云门舞集」值得人们为她鼓掌。

原文载于《学校与家庭56期》纸上艺墟2003年3月4日


背景图来自云门舞集演出埸刊

| 返回主页 | 返回艺评页首 |欢迎与网主交流意见和心得欢迎交流您的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