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珍的正面效應

周惠娟

講到東宮娘娘,必然想起粵語片之余麗珍,余麗珍之任勞任怨,賢慧純良的舞台形像,深深打動婦女觀眾。

余麗珍的竄紅,可謂對準了五、六、七十年代的社會現狀,當時香港正處於經濟由困難邁向有生氣的步伐,很多婦女都克勤克儉持家和教育孩子,婦女地位比現在低微,所以余麗珍不需美艷樣貌,就憑她一臉慈愛與委屈的表情,贏盡了婦女的共鳴。

十多年前,一位朋友對我說,如果沒有余麗珍的影響,她可能沒有今天的成就。

原來這位朋友從小喪母,父親再婚,可是繼母對她諸般刻薄,每天要她做好家務才可以吃飯,小小年紀便要負起洗衫抹地煮飯的工作。

沒有母愛,沒有童年,這位朋友當年唯一可以支持她堅強做人和努力向上,原來就是余麗珍在電影中的堅忍卓絕女性形像。當她感到悲苦淒涼,余麗珍的音容樣貌帶給了她一份安定與希望,因為每次余麗珍所扮演的角式都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好的藝人和優良的電影原來間接給觀眾帶來正面的影響力。

這位朋友從中學到大學,以至出外留學,一直都以優異成績,獲得獎學金。

余麗珍已經仙逝,相信這位朋友一定傷心流淚,亦為余麗珍之辭世,想起童年種種不幸和艱辛。

可喜的是,她的奮鬥得到了令人讚賞的成就。這麼說;余麗珍在當年香港社會,的確產生正面的勵志效應。

(本版原文節錄自“談談笑笑-我手我寫心 2004年3月30,31日”版內)

返回主頁 本頁首(藝術與教育) 回應請到交流站